字好书
九日登卧龙山呈同官

《九日登卧龙山呈同官》

时间: 2025-04-27 17:39:24

诗句

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9:24

原文展示:

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白话文翻译:

每逢佳节,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攀爬山峰,心中感到愧疚的是我未能归还。
与朋友携壶而上,登临缥缈之境,寻访高僧,卧于幽静的山间。
阳光照耀下,白盐似的山峰显得古老,风吹动着我的乌帽,双鬓已白。
坐在这里的人无非是孟嘉那一类的文人,但卧龙山的景色却胜过龙山。

注释:

  • 佳节:指的是好的节日,通常指重阳节。
  • 跻攀:攀登,登高。
  • 东篱:指的是东边的篱笆,借指田园风景。
  • 缥缈:形容山的高远和不可捉摸。
  • :床,指和尚的禅床。
  • 白盐照日:比喻山峰在阳光下的景象。
  • 乌帽:黑色的帽子,常见于文人。
  • 孟嘉:指的是东晋诗人孟郊与他的诗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出身于文人世家,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虽身在佳节却未能与亲友团聚,反而选择登高远望,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九日登卧龙山呈同官》是一首描绘登高赏景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节日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诗的开头,诗人以“老逢佳节强跻攀”引入,既有对节日的渴望,也显现出岁月的流逝与内心的惆怅。接着,诗人与友共携酒壶,登上缥缈的山峰,寻访禅僧,表现出一种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以“白盐照日一峰古”来描写山峰的古老和美丽,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诗人在与文人交谈中感受到的惬意,反衬出卧龙山的景色之胜,暗示了生活中应有的闲适与淡泊。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时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逢佳节强跻攀:年岁已长,佳节来临,仍然想要登高。
  2. 兴绕东篱愧未还:兴致在东篱间回旋,但内心愧疚未能归家。
  3. 与客携壶登缥缈:与朋友携酒壶而上,登上那缥缈的山巅。
  4. 寻僧对榻卧幽闲:寻访禅僧,与其对坐,卧于幽静之地。
  5. 白盐照日一峰古:白盐般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古老。
  6. 乌帽吹风双鬓班:风吹着黑色的帽子,双鬓已显白色。
  7. 坐上无非孟嘉辈:坐在这里的无非是孟嘉那类文人。
  8. 卧龙山却胜龙山:然而卧龙山的景色却胜过龙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盐照日”用以形容山峰的颜色。
  • 对仗:如“携壶”与“对榻”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节日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节:象征团圆与欢庆。
  • :象征高远与超然。
  • :象征友谊与畅谈。
  • 禅僧:象征宁静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十朋的《九日登卧龙山呈同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亲友的思念
    B. 对功名的追求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自然的厌倦

  2. 诗中提到的“白盐照日”意指什么? A. 白色的盐
    B. 山峰的光彩
    C. 河流的清澈
    D. 云彩的洁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十朋与李白的山水诗相比较,王十朋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理,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壮丽的景色,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王十朋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人尉闽中 别梁锽 眼儿媚 临江仙 满庭芳(上张紫微) 满江红 宝鼎现(上元上江西刘枢密) 望海潮·云龙双辅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柳梢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轧忽 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报仇心切 语短情长 逆辞 棘扈氏 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万年长存 圣诲 好开头的成语 比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匣子 苦尽甜来 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降心俯首 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