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张文伯春日劝农

《和张文伯春日劝农》

时间: 2025-07-27 04:46:02

诗句

奉诏欢均草莽臣,郊原风日自温温。

欲知太守催耕意,重谷劭农本圣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4:46:02

原文展示:

奉诏欢均草莽臣,郊原风日自温温。欲知太守催耕意,重谷劭农本圣恩。

白话文翻译:

奉命高兴地劝导田间的农民,郊野的风和阳光都显得温暖和煦。想要了解太守督促耕作的良苦用心,重视粮食生产是他施恩于民的重要体现。

注释:

  • 奉诏:奉命,接受命令。
  • 欢均:高兴地劝导。
  • 草莽臣:指田间的农民,草莽泛指田野和乡村。
  • 郊原:郊外的田野。
  • 温温:形容温暖,和煦。
  • 太守: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 催耕意:督促耕作的意图。
  • 重谷:重视粮食生产。
  • 劭农:提倡农业生产。
  • 圣恩:君主或官吏对民众的恩惠。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太守”是指地方官员,历史上地方官员常常负责农业生产的管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古代中国社会以农业为主,重视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定和民生幸福的基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农业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正是农耕的季节,作者受到命令,劝导农民积极耕作,体现了当时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描绘了温暖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利好,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与对农业的重视。开头两句“奉诏欢均草莽臣,郊原风日自温温”运用了“奉诏”这一官宦用语,显示了诗人对命令的认真和对农民的关怀。随后的“欲知太守催耕意,重谷劭农本圣恩”则转向了对太守的赞颂,强调了重视农业生产是对民众的恩惠,体现了诗人对农业政策的赞同和支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日的描绘和对农民的劝导,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心,展现了宋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下,官民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奉诏欢均草莽臣”表达了作者受命而高兴,积极劝导农民的态度;“郊原风日自温温”描绘了春天的温暖气候,适合农作。
    • 第二联:“欲知太守催耕意”提出问题,暗示太守对农业的重视;“重谷劭农本圣恩”则强调重视农业是对百姓的恩惠,传达出关心民生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和次联相对称,形成了对仗工整的效果。
    • 比喻:通过“草莽臣”来形象地指代农民,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体现了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的主题,反映了官员与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预示着农业的丰收。
  • 风日:代表温暖的气候,适宜农作,暗示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 农民:象征着生产力,代表着社会的基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奉诏”的意思是: A. 受命 B. 休息 C. 拒绝
  2. “重谷劭农”的意思是: A. 重视农业 B. 忽视农业 C. 反对农业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A. 反对农民 B. 关心农业与民生 C. 感慨时光流逝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和张文伯春日劝农》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但王之道更强调官民之间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归隐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蒙师父训诲 满庭芳 满庭芳 送俊民之化州 满庭芳 继重阳韵藏头 满庭芳 未欲脱家 满庭芳 赠泾阳县二女姑 满庭芳(萍) 满庭芳 秋日寄怀凝晖大姊 满庭芳 谢咸阳王法师 满庭芳 赠朱官人张书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蛰 倚官仗势 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烹龙庖凤 镸字旁的字 包含熠的词语有哪些 晨星 歹字旁的字 羽翼已成 语开头的成语 虚语高论 青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地下采矿 隐体花 上雨旁风 酒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