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0:15
欲去未成去,朔风鸣怒涛。
片帆洲外举,列岫雾中高。
竹屋雨沾被,纸窗寒透袍。
遥应望归艇,向夕走儿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的心情,但又未能如愿。北风怒吼,海浪翻涌,帆船在洲外高高扬起,山峦在雾中显得高耸。竹制的小屋被雨水打湿,纸窗透过寒气,使得衣袍更加冰冷。远方应该能看到归来的小船,傍晚时分急匆匆地向着孩子们驶去。
王之道,字子远,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可能是诗人面临离别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离别的无奈。通过描绘春江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
这首诗在意境上颇具深度,诗人以自己的情感为线索,描绘了春江的独特风光和个人的离愁别绪。开头两句“欲去未成去,朔风鸣怒涛”将自然界的力量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无法离开的无奈感。紧接着的“片帆洲外举,列岫雾中高”,不仅描绘出舟行于江面的壮丽景象,更突出了一种孤独感,仿佛诗人即使在美景中也显得孤立无援。
中间几句“竹屋雨沾被,纸窗寒透袍”,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寒冷与潮湿的感受,这种环境的描写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遥应望归艇,向夕走儿曹”,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虽远望归途,但归心似箭,这种急切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亲情的牵挂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归乡的渴望和对亲情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在春江之畔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对比王之道的《和子远春江用老杜韵》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之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