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35:32
古木少直枝,其下多曲影。
岂不爱高阴,奈此性所秉。
千重叶荟翳,谁愿憩日永。
这棵古老的树木,几乎没有笔直的枝干,树下的阴影弯曲而多变。
难道我不喜欢这高高的阴影吗?可是这却是我本性所决定的。
千层的树叶交叠成荫,谁又愿意在阳光下长久停留呢?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古木常常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坚韧,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梅尧臣的诗风简练而不失内涵,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他通过古树的描写,抒发了对生命状态的感慨,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哲理性的思考。
梅尧臣的《古木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古树的细腻观察。全诗虽然简短,却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哲思。古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而曲影和高阴则表达了对阴凉环境的向往与无奈。诗中的“岂不爱高阴,奈此性所秉”一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渴望舒适的阴凉,却又无奈于自我的性格与境遇。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学的深意。
诗中“千重叶荟翳”描绘了树叶交叠形成的浓密阴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最后,诗人在“谁愿憩日永”中,似乎在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阳光下的长久停留不可能实现,无论是对自然还是人生的观察,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古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无奈,同时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在古树荫下的沉思,传达出一种哲学的思考,赋予了诗歌深邃的内涵。
“古木少直枝”中的“古木”指的是:
A. 年轻的树
B. 年老的树
C. 普通的树
D. 任何树
诗中“岂不爱高阴”表达的是:
A. 诗人不喜欢阴凉
B. 诗人喜欢阴凉但有无奈
C. 诗人讨厌阳光
D. 诗人想要离开
“千重叶荟翳”中的“荟翳”意指:
A. 明亮
B. 阴影
C. 干枯
D. 花瓣
杜甫的《春望》:
王维的《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