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飞来寺

《飞来寺》

时间: 2025-07-29 08:25:57

诗句

一水横流千里碧,双峰高插半云偏。

疏疏岸竹千秋律,故故榴花几度禅。

尘世樊笼俱幻迹,山中采药自忘年。

望穷岛外风帆远,矫首云霄羽欲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25:57

原文展示:

一水横流千里碧,
双峰高插半云偏。
疏疏岸竹千秋律,
故故榴花几度禅。
尘世樊笼俱幻迹,
山中采药自忘年。
望穷岛外风帆远,
矫首云霄羽欲骞。

白话文翻译:

河水横流,碧绿如洗,千里之遥;
双峰高耸,穿破云霭,偏向一边。
岸边稀疏的竹子,千秋以来都在吟唱;
那熟悉的石榴花,不知几度已成禅意。
尘世的种种束缚都是虚幻的痕迹;
在山中采药的人,早已忘却了年岁。
远望海岛之外,风帆渐行渐远;
昂首向天,羽翼欲展翅高飞。

注释:

  • 一水:指河流,形容水的广阔。
  • 双峰:指高山的两座峰,形象生动。
  • 疏疏:稀疏,形容竹子生长得不密。
  • 故故:熟悉的、旧时的。
  • 尘世樊笼:比喻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 采药:指在山中采集药材,隐喻一种超脱的生活。
  • 望穷:目视远方的景象,表达一种向往。
  • 矫首:抬头,形容人向上看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光宇,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或作于作者游览飞来寺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泊。

诗歌鉴赏:

《飞来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开篇描绘了河水的流淌和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辽阔而清新的感觉。接着,竹子和榴花的描写,既展现出自然的生机,又蕴含了禅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世俗事物的淡然态度。

在“尘世樊笼俱幻迹”这句中,诗人揭示出世俗生活的虚幻与束缚,强调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采药的隐喻不仅表明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描绘了远方的航船和向上的姿态,体现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精神。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思,表现了郭光宇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水横流千里碧:描绘河流的壮阔与清澈。
  2. 双峰高插半云偏: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高耸与壮丽。
  3. 疏疏岸竹千秋律:竹子生长的稀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
  4. 故故榴花几度禅:熟悉的榴花,象征着静谧的内心世界。
  5. 尘世樊笼俱幻迹:揭示世俗的虚无,表达对现实的反思。
  6. 山中采药自忘年:隐喻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7. 望穷岛外风帆远:表现出对远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8. 矫首云霄羽欲骞:抬头仰望,寓意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世樊笼”,将生活的束缚比作牢笼。
  • 对仗:如“疏疏岸竹”和“故故榴花”,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如“千秋律”,赋予竹子以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 山:象征坚定与气节。
  • 竹:象征高洁、坚韧。
  • 榴花:象征生命的绚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世樊笼”意指: A. 自由自在
    B. 生活的束缚
    C. 自然的美
    D. 心灵的宁静

  2. 诗中提到的“采药”象征: A. 财富
    B. 超脱的生活
    C. 人际关系
    D. 美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飞来寺》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前者更强调超脱与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赴杭转沪,往视姊,赋此示澄宇,兼辞黄山 木兰花慢 鲁迅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作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石君属为俞逸仙明府题“卧游图册”子 木兰花慢 二月廿三日至上海,方知是日为清明也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其一 月下美人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谷雨日,王君德昂约牡丹之会,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痴騣 巳字旁的字 栖冲业简 白手空拳 私字儿的字 声张势厉 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直眉瞪眼 大字旁的字 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勾搭 稠黏 面字旁的字 斗香 童騣 士字旁的字 单门独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