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31
雨中登安福寺塔
作者:陆游 〔宋代〕
平生喜登高,醉眼无强界。
北顾极幽并,东望跨海岱。
喟然抚手叹,从古几成败?
英雄如过鸟,城郭但遗块。
今朝上黑塔,千里旷无碍。
忽惊风霆掣,坐觉天地晦。
急雨挟龙腥,溽暑为摧坏。
皇天念蟠郁,令我寄一快。
那知书生狂,自倚心眼大。
更思驻潼关,黄河看如带。
我一生喜欢登高,每次上山都像醉了一样,不再在意周围的界限。
向北眺望可以看到幽静的并州,向东望去则可以跨越大海看到岱山。
我不禁感叹,古往今来,多少成败得失啊?
英雄就像飞过的鸟,城郭只留下些许遗迹。
今天我登上这座黑色的塔,眼前豁然开朗,视野开阔无阻。
突然间,风声雷鸣,坐着就感觉天地都变得阴暗。
急雨带着龙的腥气,炎热的夏季被摧残得不成样子。
上天似乎在怜悯我这份郁闷,让我寄托一丝快意。
谁知道我这个书生狂妄,自以为见识广博。
更想去潼关,看那黄河像条带子一样蜿蜒流淌。
陆游(1125-1210)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亡,心怀报国之志,作品多以抒写家国情怀、历史感慨为主。
《雨中登安福寺塔》写作于陆游晚年时,正值他对历史沧桑的反思与对个人经历的总结。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隐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雨中登安福寺塔》是陆游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诗作。诗中,陆游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头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对登高的热爱,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着,他用“北顾极幽并,东望跨海岱”描绘出辽阔的视野,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无限向往。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历史的思考,感叹“从古几成败”,人们的英雄气概和壮丽事业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此时,诗人用“英雄如过鸟,城郭但遗块”来形容历史的无情,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无常,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后半部分,诗人在黑塔之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感受到天地的苍茫与无情,似乎在预示着他内心的沉重与压抑。“急雨挟龙腥,溽暑为摧坏”,将自然的威力与内心的苦闷紧密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这段困境中,诗人依然试图以“寄一快”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情感,体现出他不屈的精神。
最后,诗人自我反省,感叹“书生狂,自倚心眼大”,虽然心中有着广阔的理想,却也明白自己的渺小与无奈。诗的结尾,诗人更想去潼关,仿佛在向往着那段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流露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整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结合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陆游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是一篇引人深思的佳作。
平生喜登高,醉眼无强界。
北顾极幽并,东望跨海岱。
喟然抚手叹,从古几成败?
英雄如过鸟,城郭但遗块。
今朝上黑塔,千里旷无碍。
忽惊风霆掣,坐觉天地晦。
急雨挟龙腥,溽暑为摧坏。
皇天念蟠郁,令我寄一快。
那知书生狂,自倚心眼大。
更思驻潼关,黄河看如带。
整首诗通过登高望远、感怀历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陆游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展现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传达出一种深切的爱国情怀。
选择题:陆游在诗中向东望去可以看到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英雄如__”,强调英雄的成就短暂。
判断题:诗人在最后一联中表达了对潼关的向往。(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