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流泉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流泉》

时间: 2025-08-04 12:04:19

诗句

石齿嚼寒声,粼粼萦曲处。

有时浮落英,又过城根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12:04:19

原文展示

流泉
石齿嚼寒声,粼粼萦曲处。
有时浮落英,又过城根去。

白话文翻译

流水在石头间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波光粼粼的水面在曲折的地方闪烁着光芒。偶尔,有花瓣随水漂浮而去,流泉又经过城墙根部,继续向前流淌。

注释

  • 石齿:指石头的边缘,形容水流经过石头时的声音。
  • 嚼寒声:形容水流在石头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如同“嚼”的声音。
  • 粼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浮落英:花瓣随水漂浮而去。
  • 城根:指城墙的根部,暗示着城市的边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山人,宋代诗人,曾任官至资政侍郎。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

《流泉》是梅尧臣在湖亭闲游时创作的,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描写了流泉的清澈和花瓣的漂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流泉》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流泉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开头的“石齿嚼寒声”通过生动的拟人手法,将流水的声音形象化,仿佛听到了水流在石缝间欢快流淌的音符。接下来的“粼粼萦曲处”描绘了水面波光闪烁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动感的美感。

“有时浮落英”一行,转向对自然细节的描写,花瓣的漂浮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句“又过城根去”,则将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展现出自然流淌的连续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共存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简洁的结构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和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齿嚼寒声:水流经过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流泉的声音。
  2. 粼粼萦曲处:水面波光粼粼,展现了流泉在曲折处的美丽景象。
  3. 有时浮落英:偶尔有花瓣随水流漂浮而过,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4. 又过城根去:流泉继续向前,经过城墙根部,呼应人文环境。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水流的声音比作“嚼”,增强了表现力。
  • 形象化:通过“粼粼”描绘水面,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流泉象征着生命的流动,花瓣的漂浮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丽。
  • 石齿:象征坚固与永恒,与水的流动形成对比。
  • 花瓣: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齿嚼寒声”中“嚼”字的意思是? A. 吃
    B. 发出声音
    C. 打磨
    D. 流动

  2. 诗中提到的“城根”指的是? A. 城墙的顶部
    B. 城墙的底部
    C. 城市中心
    D. 城市的边缘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念。
  • 王维《山居秋暝》: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结合,展现诗人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梅尧臣更注重细节的描写,而王维则关注于心境与自然的融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内子生日却寄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舟次金阊 清平乐 其一 题画蔷薇 清平乐 清平乐 拔麦 清平乐 清平乐 高丽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吏猾胥 包含笔的词语有哪些 眼针针 河鱼天雁 包含诛的成语 物惑 牛字旁的字 临危自悔 三点水的字 时豫 丶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县志 佩紫怀黄 倒灶 妙药灵丹 提手旁的字 包含风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