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4:23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知君弃官後,江上寻名山。
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
昭亭忽来过,览古兴长叹。
野寺拂尘壁,丹阳已斓斒。
殿角虚宝铎,微风声珊珊。
遗像与笔迹,始得观裴颜。
浅井何泠泠,前溪何潺潺。
幽幽随猿鸟,浑浑忘区寰。
裂裳不为媿,饵芝不为难。
坐对寒雨中,松上孤鹤还。
知道你在弃官后,来到江边寻访名山。
心中已经习惯了世俗的生活,脚步却想要回归人间。
偶然经过昭亭,看到古迹不禁长叹。
野外的寺庙轻拂着尘土的墙壁,丹阳的景色已是斑斓。
殿角的宝铎虚悬,微风中发出轻柔的声响。
遗留下的画像与书法,终于得以一观裴颜的风采。
清澈的浅井何其凉爽,前面的溪水潺潺而流。
幽幽的山林中随猿鸟鸣叫,浑浑噩噩忘却了世间的纷扰。
衣衫裂开并不觉得羞愧,吃服灵芝也并非难事。
坐在寒雨中,松树上的孤鹤又飞回来了。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受时代影响,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晚年,受到隐逸思想的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融的景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打动人心。开篇通过“知君弃官后”引出与友人的关系,展现了梅尧臣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江边寻访名山的情景,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表达了他内心对名利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浅井何泠泠,前溪何潺潺”,构建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在描写遗迹时,提到“遗像与笔迹”,不仅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也折射出诗人与古人对话的渴望和敬意。
整首诗浑然天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诗末的“坐对寒雨中,松上孤鹤还”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孤鹤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与超然,表现了诗人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决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梅尧臣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昭亭”最可能指什么?
“浅井何泠泠”中“泠泠”指代什么?
诗人通过“坐对寒雨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