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陈中洲给谏 其二

《寄陈中洲给谏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1:35:11

诗句

九江江口钓鱼湾,江上柴门尽掩关。

阙下几年休疏去,城中十日卖文还。

天寒燕子巢深屋,春暖桃花开浅山。

今日工诗陈给事,题诗应记七岩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5:11

原文展示:

九江江口钓鱼湾,江上柴门尽掩关。
阙下几年休疏去,城中十日卖文还。
天寒燕子巢深屋,春暖桃花开浅山。
今日工诗陈给事,题诗应记七岩间。

白话文翻译:

在九江江口的钓鱼湾,江上的柴门紧闭。
几年来在阙下没有人来往,城里十天卖文才回来。
寒冷的天气使燕子在深屋里筑巢,
温暖的春天里桃花在浅山上盛开。
今天我写诗给陈给事,
题诗时应该记得七岩之间的景色。

注释:

  • :古代宫殿的门楼,象征着权威和地位。
  • 疏去:疏远,远离。
  • 给事:指给事中郎,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 七岩:指七座山岩,象征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景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鸣雷,明代诗人,以诗文并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擅于描写山水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鸣雷在九江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与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王鸣雷的《寄陈中洲给谏 其二》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钓鱼湾的宁静景象引入,柴门紧闭,给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阙下的冷清,彰显了城市的繁华与阔别之间的对比,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季节的转换,燕子与桃花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意,展现了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希望。

诗的最后,作者提到写诗的缘由,似乎是在与友人分享他的感受,寓意着对友人的深情与思念。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这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的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九江江口钓鱼湾:描绘了九江的钓鱼湾,开篇即点明地点,带有地理特征。
    2. 江上柴门尽掩关:柴门关闭,隐喻静谧与孤独。
    3. 阙下几年休疏去:阙下冷清,表现了时光流逝中的疏远。
    4. 城中十日卖文还:城中忙碌的生活,形成对比。
    5. 天寒燕子巢深屋:燕子在寒冷中筑巢,象征坚韧的生命。
    6. 春暖桃花开浅山:春暖花开,展现生机与希望。
    7. 今日工诗陈给事:提到写诗的对象,增加亲切感。
    8. 题诗应记七岩间:提醒读者留意特定的自然景观。
  •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意象等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味,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钓鱼湾:象征宁静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柴门:代表与外界隔绝的内心世界。
  • 燕子与桃花:生机的象征,表现春天的希望与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江”指的是哪个地理特征?

    • A. 山脉
    • B. 河流
    • C. 海洋
    • D. 平原
  2. 诗中提到的“阙下”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冷清
    • C. 热闹
    • D. 美丽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七岩”指的是什么?

    • A. 七个朋友
    • B. 七座山
    • C. 七条河
    • D. 七个季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鸣雷与杜甫的自然描写,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的温馨与希望,而后者则在描写自然时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鸣雷研究》
  • 《古诗词名篇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秋日寄山中友人 秋日登观信亭 穷兔谣二首 穷兔谣二首 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 清燕亭 清风台 钱子高挽歌二首 钱子高挽歌二首 前年春与楚正步同游陟屺寺今兹已复周岁窅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是冤家不碰头 囒吨 鸟啼花落 嬖僮 鬲字旁的字 鲂鱼赪尾 禾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包含僧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朗的成语 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读不厌 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九棘三槐 迂介 脱窜 金字旁的字 衣不曳地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