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胡捣练 问疟

《胡捣练 问疟》

时间: 2025-07-30 03:49:26

诗句

便琼花也怎和他,二十四番风战。

瘦影上窗微闪。

欲语怜娇喘。

霎时凄凛霎时焦,浑似郎心多变。

一鬼可容相见。

教露鲜妆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3:49:26

原文展示:

便琼花也怎和他,二十四番风战。
瘦影上窗微闪。欲语怜娇喘。
霎时凄凛霎时焦,浑似郎心多变。
一鬼可容相见。教露鲜妆腼。

白话文翻译:

即使是美丽的琼花,又如何能与他相合?
经历了二十四次的风浪。
细瘦的影子在窗前微微闪烁,
想要倾诉对她的怜惜,然而她却娇喘不已。
瞬间又是凄凉,瞬间又是焦灼,
这就像郎君的心意多变,难以捉摸。
一位鬼魅似的身影可以容纳相见,
只让她露出娇艳的妆容,显得腼腆。

注释:

  • 琼花:指美丽的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二十四番风战:形容经历了多次风雨,暗指生活的艰辛与变故。
  • 瘦影:指一个人的身影,形容其纤细。
  • 娇喘:形容女子因羞怯或情感而喘息的样子。
  • 霎时凄凛霎时焦:表达心情的瞬息万变,既有凄凉又有焦虑的情绪。
  • 郎心多变:形容男子的心意多变,难以捉摸。
  • 一鬼可容相见:用鬼魅来比喻一种难以捉摸的相遇,隐喻情感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公元1640年-公元1710年),字宗彦,号玉容,清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早年游历各地,后归隐于山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胡捣练 问疟》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疾病流行之时,诗人通过描写个人情感与生活中的不易,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困惑与无奈。

诗歌鉴赏:

《胡捣练 问疟》是一首充满感情波动的古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先,诗的开头以“便琼花也怎和他”揭示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无奈,虽然有美丽的琼花,但生活的风雨却让人感到无助。紧接着,诗中提到的“二十四番风战”不仅暗示了经历的艰辛,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与不易。

“瘦影上窗微闪”一句,描绘了一种孤独感,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伴随而来的“欲语怜娇喘”,则是对情感的渴望与追求,作者希望能与心爱之人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情感的高潮,作者用“霎时凄凛霎时焦”来形容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深深无奈。最后一句“教露鲜妆腼”,用“露鲜妆”描绘了女子的娇美,令人心生怜惜,但又感到那种美丽背后隐藏的脆弱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动,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人心的复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便琼花也怎和他:即使是美丽的琼花,又如何能与他相合?暗示了美好事物与现实的隔阂。
  2. 二十四番风战:经历了多次风浪,象征人生的艰辛。
  3. 瘦影上窗微闪:细瘦的身影在窗前微微闪烁,传达出孤独感。
  4. 欲语怜娇喘:想要倾诉对她的怜惜,却只能看到她娇喘的样子,说明情感的不得表达。
  5. 霎时凄凛霎时焦:瞬间心情的变化,既有凄凉也有焦虑,表现情感的复杂。
  6. 浑似郎心多变:郎君的心意难以捉摸,传达出对爱情的无奈。
  7. 一鬼可容相见:比喻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8. 教露鲜妆腼:让她露出娇艳的妆容,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琼花比作美好,风战比作人生的艰辛。
  • 拟人:情感被赋予生命,表现出复杂的心情。
  • 对仗:如“霎时凄凛霎时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人心的复杂,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风战: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 瘦影:象征孤独与等待。
  • 娇喘:象征爱情的细腻与脆弱。
  • :象征复杂的情感与难以捉摸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花”象征什么? A. 美好
    B. 丑陋
    C. 难以捉摸
    D. 生活的艰辛

  2. “二十四番风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渴望
    B. 生活的无奈
    C. 对美的追求
    D.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瘦影上窗微闪”传达了什么意象? A. 繁华
    B. 孤独
    C. 快乐
    D. 安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反映了类似的情感主题。
  • 李清照的词作,展现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对比:

  • 顾贞观的《胡捣练 问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探讨了孤独与情感,但顾贞观更偏向对现实的思考,而李白则是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思故庐 雨声 窗下戏咏 志公院在剑门东五里院东石壁间有若僧负杖者 倚栏 村居 杂感 秋感二首 其一 海棠 三泉驿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好管闲事 贝字旁的字 洪炉点雪 祸福相倚 包含檠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豪开头的成语 公私兼济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一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舌字旁的字 包含簪的词语有哪些 递运 蠛蠓 矢不虚发 召对 计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