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

《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

时间: 2025-04-30 05:30:56

诗句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如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56

原文展示:

木蕖篱菊总无光,
秋色今年付海棠。
为底夜深花不睡,
翠纱袖上月如霜。

白话文翻译:

木蕖和菊花都失去了光彩,
今年的秋色全都交给了海棠。
为何夜深时花儿还不入睡,
翠色的纱袖上月光如霜。

注释:

  • 木蕖:指的是一种植物,通常指木槿,一种花卉。
  • 篱菊:指篱笆旁边的菊花,隐喻秋天的景象。
  • 海棠:海棠花,象征着美丽和丰盈。
  • :为何。
  • 翠纱:绿色的纱,指轻薄的衣物。
  • 月如霜:比喻月光清冷明亮,像霜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季真,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关注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海棠花盛开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象的感慨和对海棠花的喜爱。社会环境复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秋日的独特美感与诗人细腻的情感。首句“木蕖篱菊总无光”,直接点明了秋天的萧索与凋零,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悲凉的感觉,木蕖和菊花在秋季的衰败中显得无力。接着“秋色今年付海棠”则将目光转向海棠,暗示海棠花在秋日中仍然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展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期盼。诗的后半部分“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如霜”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花儿在月光下依然不肯入睡,似乎在与月光对话,充满了诗意的氛围。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蕖篱菊总无光:木蕖和菊花在秋天失去光彩,暗示了秋季的凋零与萧索。
  2. 秋色今年付海棠:秋天的色彩全都寄托在海棠身上,突出海棠的美丽与生机。
  3. 为底夜深花不睡:夜深时,花儿依然不肯入睡,表现出花的倔强与不屈。
  4. 翠纱袖上月如霜:在青翠的纱袖上,月光如霜,描绘出一种恬静而美的夜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的清冷。
  • 拟人:赋予花儿以情感,表现其不肯入睡的状态,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海棠花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虽然秋天带来萧索,但美丽的海棠依然绽放,给人以希望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蕖: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海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木蕖篱菊总无光”中的“光”指的是什么?

    • A. 亮光
    • B. 生机
    • C. 美丽
    • D. 希望
  2. “秋色今年付海棠”中“付”字的意思是?

    • A. 扔掉
    • B. 交给
    • C. 赠送
    • D. 给予
  3. 诗中提到的“翠纱袖”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花的姿态
    • B. 夜晚的装束
    • C. 月光的清冷
    • D. 海棠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秋日海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截然不同。杨万里更注重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田舍即事十首 又和六首 答翁权教 杂咏一百首·陈平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商妇词十首 武涉道中 溪庵放言十首 杂咏一百首·韩起 次两紫薇共游黄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丶字旁的字 颠东 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滚动 野战 豕字旁的字 天禄阁 排拨 顾头不顾脚 渔经猎史 可惊可愕 爿字旁的字 碧血丹心 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刑马作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