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4:25
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和对俗人的看法。作者认为,山坡上的云雾没有竹子会让人变得平庸,而我却觉得平庸的人才会觉得竹子是多余的。在玉立斋前有一万竿竹子,能与主人一起在寒风中相对而立。看着竹子,诗人的创作灵感迸发,山中的童子甚至因它而忘却了饮食。不仅一天没有竹子就不行,稍微没有了竹子又该如何呢?写完诗后想停笔,却担心竹子会嫌弃我的诗不够清绝。轻声叮嘱,一根竹子也不能去除,竹子又何曾减少了风月的意境。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写诗、词、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喜爱描写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庸俗生活的反思。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寄情于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对竹子这一意象的喜爱不仅仅是对其外在美的欣赏,更是对其内在气质的赞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风骨,诗人在诗中通过“坡云无竹令人俗”的叹息,揭示了俗人对于自然美的无知与偏见,显示出他对竹子的珍视。
诗人在“玉立斋前一万竿”的描写中,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竹子与主人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看竹的过程不仅是欣赏,更是创作灵感的来源,“看竹哦诗笔生力”,可见竹子对于诗人创作的重要性。
此外,诗人还表达了对竹子不可或缺的情感,认为“斯须无此看何如”,这不仅是对竹子的依恋,也是对生活中简单美好的渴望。对诗作的反复推敲与恐惧竹子嫌弃的表现,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严谨态度与自我要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庸俗生活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坡云”指的是什么?
“玉立斋前一万竿”中的“万竿”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