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32
日脚融晴晚气暄,
睡馀初觉薄罗便。
如何柳絮沾泥处,
煖似槐阴转午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暖的春日景象:夕阳照耀下,天空晴朗,气温渐暖,刚醒来的我感到微微的春意。为何柳絮在泥土上轻轻飘落,似乎比槐树的阴影还要温暖,仿佛是午后的阳光。
在古代诗词中,柳树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柔和的气息。槐树则与阴凉、庇护相关,常常出现在描绘夏日的场景中。诗中通过柳絮与槐阴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江苏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画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春日暖阳带来的舒适感受。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这首诗以“日脚融晴晚气暄”开篇,展现了春日傍晚的温暖与宁静。通过细腻的描绘,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柔和的阳光洒在身上的惬意。接下来的“睡馀初觉薄罗便”则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刚醒时的慵懒状态,薄纱轻衣带来的轻盈感,象征着春日的温暖。
“如何柳絮沾泥处”一句,柳絮轻盈地飘落在泥土上,构成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柳絮的轻柔与泥土的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生机。最后一句“煖似槐阴转午天”意在表达春日的温暖与阳光的舒适,槐树的阴影给予人们庇护,这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安详的气氛。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而深远,既有对春日气候的感悟,也有对生命复苏的赞美,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气候变化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复苏的感叹,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诗中“日脚融晴晚气暄”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柳絮沾泥处”中的柳絮象征着什么?
诗的作者范成大属于哪个朝代?
《春晓》(孟浩然):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