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4:00
原文展示:
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
并起新秋思,为得故人诗。
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
城中与山下,喧静暗相思。
白话文翻译:
凉爽的秋风吹拂着木槿篱笆,傍晚的细雨洒落在槐花枝头。
因此我也生起了新的秋思,想要得到故人的诗句。
鸟儿在避雨时选择栖息的树木,清晨的鱼在池塘中游动。
城里的喧嚣和山下的宁静交织着,暗自思念着你。
注释:
- 木槿篱:木槿是一种花卉,篱笆是用木槿作为栅栏,象征秋季的自然风光。
- 暮雨:傍晚的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故人:指代作者的朋友或知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升朝鱼:早晨的鱼在池塘中游动,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典故解析:
- “新秋思”:在古代文学中,秋季常常与思念、孤独等情感相联系,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引发对故人的思念。
- “城中与山下”:常见于唐代诗歌,表现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绪的纷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和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生活和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白居易在别墅中接到朋友的来信,因此感慨万千,产生了对朋友的思念。诗中描绘的凉风、暮雨、秋色,都是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早秋时节的思绪与对故人的怀念。开头两句以“凉风”和“暮雨”相结合,描绘出一个凉爽而略显忧郁的秋日场景。木槿和槐花的意象相互交融,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秋天的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通过鸟和鱼的日常行为,表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两句则通过“城中与山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喧嚣的生活背景,又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在意境上则交织着自然、思念与孤独,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清冷与心中的柔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风木槿篱:秋风凉爽,木槿花盛开,传达出初秋的气息。
- 暮雨槐花枝:傍晚的细雨滴落在槐花的枝头,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并起新秋思: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自然萌生出了对故人的思念。
- 为得故人诗:此句强调思念的对象是朋友,希望能得到他的诗作。
- 避地鸟择木:鸟儿在雨中选择栖息的树木,表现出一种生存的智慧。
- 升朝鱼在池:清晨的鱼在池塘中游动,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城中与山下:城市的喧嚣与山下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喧静暗相思:在喧闹与宁静之间,诗人暗自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鸟和鱼的行为赋予了生命,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秋天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体悟到的孤独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清冷的情感。
- 暮雨:常常与思念和忧伤相联系,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 木槿、槐花: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鸟、鱼: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流动,暗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是自然流露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凉风”是指什么季节的气息?
-
“避地鸟择木”中鸟儿的行为象征着什么?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白居易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情感的激荡与深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