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7:26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维舟瞰层波,末忍分练段。
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
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
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
这首诗描绘了在湖上泛舟时的情景。诗人俯瞰水波,难忍心中对于分离的感慨。人间的美好在于风景与生活,鱼儿与鸟儿在此间自由地聚散。作为书生的我却感到窘迫,孤独地守着书灯在幽暗的帐内。享受快乐已是太迟,早该归去,然而现在已是时光的一半。
作者介绍:周邦彦(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被誉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他的词风华丽,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和文化的繁荣时期。作者在泛舟时,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书卷生涯的反思。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湖上泛舟时的心理体验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诗的开头“维舟瞰层波”,用简单的动作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随后“末忍分练段”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分离的难忍显示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诗中“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意在象征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享受生活的乐趣。
而“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则转向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作为书生,他陷入了学术的束缚中,无法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一句“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快乐。整首诗用语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儒家束缚的反思,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美好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维舟瞰层波”中的“瞰”最接近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鱼鸟同聚散”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周邦彦的诗更加内省,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色。两者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风格与思想情感。
推荐书目:
此结构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诗词理解和学习的框架,适合于深入的诗歌分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