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8:03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仙人药光明夜烛,种杏碧山如种玉。
春风裂石凤收花,赤颊离离照山谷。
卿云承日作阴润,猛虎守山防采斸。
高真筐篚入时贡。拜望通明荐新熟。
珠旒颔首一破颜,气压蟠桃羞若木。
自从移植近星榆,山水无光灵鬼器。
长松枯倒流液尽,权赖牵藤多朴樕。
我思百年访灵异,羽褐虽存言语俗。
本非民民土宰官身,欲断人间烟火谷。
行寻幽洞觅丹砂,傥见臞仙骑白鹿。
便应执箒洗仙坛,不用纤纤扫尘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人居住的地方,夜晚药光明亮如烛光,山中种着如同玉石般的杏树。春风吹来,花瓣如凤舞般裂开,夕阳照耀着山谷,映照着红润的脸庞。云朵承载着阳光,给山谷带来阴凉滋润,猛虎守护着山脉,防止采摘。高人用筐篚献上贡品,恭敬地拜望那光明的仙坛,推荐新收的美味。珠子般的衣饰在头颅上摇曳,气息压得蟠桃似乎都羞愧得无地自容。自从杏树移植到星空近处,山水间的光芒似乎消失了,灵异的物器无影无踪。长松枯死,液体流尽,只有依靠藤蔓多生的朴樕。我思索着百年间访求灵异,尽管有羽衣和褐色的衣服,却仍是俗世的言辞。这并非普通人家的土地,想要断绝人间的烟火气。寻幽探秘,想要寻找丹砂,或许可以见到骑白鹿的仙人。便应该拿起扫帚清洗仙坛,不必用细竹扫尘。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白,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与诗歌,风格清新隽永,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灵异世界的探索。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神秘的仙人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如“种杏碧山如种玉”,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神秘的仙境的交融。通过描写春风、石裂、凤舞等景象,诗人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灵动飘逸的氛围,表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同时,诗中反复提及的“仙人”与“猛虎”形成对比,前者代表着超凡脱俗,后者则象征着自然的威严与力量。通过“行寻幽洞觅丹砂”的描写,表达了对灵异与超自然力量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作者渴望追求灵异与超脱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仙境的赞美,追求超脱与灵异的渴望,体现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人”主要象征什么?
A. 超凡脱俗
B. 普通人
C. 动物
D. 植物
诗中提到“蟠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A. 美味的水果
B. 延年益寿的象征
C. 普通的食物
D. 仅是一种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