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8:41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雪窦
作者:陈著 〔宋代〕
乳峰真可避人閒,上妙高台天可攀。
未说旷怀便笑傲,堪从险处习閒关。
这首诗描绘了雪窦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在此地的情感体验。诗人认为,雪窦的乳峰在幽静的环境中,确实是一个可以避世隐居的好地方;而高耸的妙高台则是一个可以攀登到天际的理想之处。诗人未曾提到心胸开阔的心态,却暗自微笑,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险峻的地方也能体会到闲适的乐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所描绘的隐逸生活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联系。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和“隐居山林”的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应友人之邀而作,意在表达对雪窦山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窦山的独特风貌,诗人在此不仅观察自然景观,同时也自我反思,内心的旷达与超然。诗的结构简洁,前两句描写了山的形态和景观,后两句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感受。此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乳峰真可避人闲”,这句开头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环境,仿佛可以听到山间的风声与鸟鸣。而“上妙高台天可攀”则以一种雄伟的姿态展现了自然的壮丽,给人一种向上攀登的冲动,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句子则更为内省,表达了诗人在这险峻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心灵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具匠心,乳峰与高台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也寓意着人内心的不同面向——既有柔和的隐逸,也有高耸的理想。通过这种双重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意义产生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尽管环境险峻,但诗人的心态却是豁达与闲适的,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乳峰”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山的形态
C. 水的形态
D. 人的情感
诗人认为高台象征着什么?
A. 隐逸
B. 理想与追求
C. 生活的平淡
D. 与人争斗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忧郁
C. 超然与豁达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雪窦》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