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

《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

时间: 2025-04-22 06:42:41

诗句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6:42:41

原文展示:

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
作者:陈著(宋代)

石路崔嵬云上头,
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
不到山心不当游。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山路上,石头铺成的道路蜿蜒而上,
北面和南面都是覆盖着白雪的山脉,形成了深邃的沟壑。
是谁给这条路起了“踟蹰岭”的名字呢?
如果不到山的中心,就算游玩也是没有意义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崔嵬:高耸,形容山路陡峭。
  • 鸿沟:深沟,指山谷或深渊。
  • 踟蹰:踌躇、徘徊,形容在路上的犹豫状态。
  • 不当:不算、不值得。

典故解析:
“踟蹰岭”可理解为一条让人犹豫不决的山路,隐喻人生中的选择与困惑。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自身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雪窦山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沉思,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文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石路崔嵬云上头”,以生动的景象引领读者进入雪窦山的宏伟场景,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接着“北云南雪此鸿沟”描绘了北南两侧的雪山,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寒冷和险峻。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探讨,提出了“踟蹰岭”的名字,似乎在询问谁给这条路命名,暗示在选择前的犹豫和思考。最后一句“不到山心不当游”强调了对目标和意义的追求,表明了诗人对人生探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路崔嵬云上头:描绘了高耸的石路,设置了高远的场景。
  • 北云南雪此鸿沟:展示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氛围。
  • 谁人题作踟蹰岭:引出了对道路名称的追问,表现出对道路选择的不确定性。
  • 不到山心不当游:强调了游玩的意义,暗示着人生的追求和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路比作人生的选择,隐喻深刻。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强调追求目标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 云与雪:象征清冷与高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
  • 踟蹰岭:象征选择与犹豫的人生阶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崔嵬”指的是什么?

    • A. 低矮的道路
    • B. 高耸的山路
    • C. 平坦的田野
    • D. 深邃的海洋
  2. “踟蹰岭”意味着什么?

    • A. 一条直通的路
    • B. 犹豫不决的状态
    • C. 美丽的风景
    • D. 安全的路径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也描绘了高山的景象,但更多强调了人生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思考,与陈著的“踟蹰岭”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注重对选择过程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的全面解析与学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春日田园杂兴三首 其三 春日田园杂兴三首 其二 春日田园杂兴三首 春日田园杂兴三首 巴东夜泊 金陵别方仲坚 小桃红 李花 踏莎行 玫瑰 浣溪沙 西施梦武塘梅花和尚墓下有此种 一剪梅 寄家季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门绣户 回肠伤气 信片 悔艾 干戈满地 计无所之 豸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筑坛拜将 窜窜 靣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科策 寻奇探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