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0:29
作者:李清照 〔宋代〕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小楼里寒冷,夜长帘幕低垂。
我恨那无情的风雨,昨夜来揉损了我的肌肤。
这花朵的容颜既不似贵妃的醉脸,也不似孙寿的愁眉。
韩令的偷香,徐娘的傅粉,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未免新奇。
仔细看取屈原和陶渊明,他们的风韵才正合适。
微风起时,清香四溢,并不减弱如酒般的醇香。
渐渐秋天已到,雪白的花朵显得清瘦,向人展现无尽的依依情怀。
似乎忧愁如汉皋解佩,似乎泪水洒在纨扇上题写的诗句。
明亮的月光、清新的风,浓烟和暗雨让她的芳姿愈加憔悴。
即便我珍惜这段情感,不知从今往后还能留得几多时光。
人情真的好,何必再去怀念,泽畔的东篱。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漱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号称“词坛绝艳”。她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多丽·咏白菊》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李清照生活困顿、国家动荡之际。她通过描写白菊,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多丽·咏白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李清照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菊的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忧愁与失落。
词中提到的“贵妃醉脸”和“孙寿愁眉”意在强调白菊的独特之美,李清照不愿意将其与他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白菊的深厚情感。接着,词人引入屈原和陶渊明,说明白菊的风韵与古代诗人的境界相契合,展示了她对文化与美的追求。
随着诗句的推进,白菊的清香与秋天的到来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一段提到的“浓烟暗雨”更是加深了这种忧伤的氛围。尽管李清照珍惜当下,但她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词以白菊为线索,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了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如“似愁凝汉皋解佩”用比喻增强了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忧愁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白菊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贵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词中“琼肌”意指什么?
李清照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细细看着,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荼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于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