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31:3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的雨下得稀疏,风也急促,我在浓厚的睡眠中未能消散残留的酒意。试问卷帘的人,却说海棠花依旧如昔。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海棠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海棠的情景反映出个人情感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漱玉,是中国宋代女词人,擅长词、诗,尤其以抒情见长。她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细腻、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她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昨夜雨疏风骤”不仅创造了一个生动的气候场景,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接着“浓睡不消残酒”,展现了她在酒醉中寻求逃避的心态,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海棠花的常青与自身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她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最后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透过绿色的繁茂与红色的稀少,隐喻着生活的无常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现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运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李清照作为词人的独特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词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尤其是“绿肥红瘦”的对比,生动展现了诗中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昨夜雨疏风骤”中“疏”字的意思是:
A. 稠密
B. 稀疏
C. 盛开
D. 响亮
“知否,知否?”这个反问的目的是:
A. 表达愤怒
B. 表达好奇
C. 表达无奈
D. 表达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均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辛弃疾则更显豪放。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