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0:36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
赤脚踏沧浪,为爱清溪故。
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
我意不关渠,自要寻兰去。
青山并不是不好,只是它不懂得让我停留。
赤脚踏上波澜,都是为了那清澈的溪水。
早晨山中的鸟儿啼鸣,劝我上到高处。
但我的心意与它无关,我只想去寻觅那兰花。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中所提到的兰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寓意追求理想与高尚情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其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他的词风在宋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豪放派中独树一帜。
《生查子(独游西岩)》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内心充满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独自游玩于西岩,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词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青山与清溪的美景,展现了诗人独自游玩时的心境。开头几句,诗人用“青山非不佳”来表达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但紧接着“未解留侬住”则暗示青山的美好无法留住他长久的停留,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漂泊感。接下来的“赤脚踏沧浪,为爱清溪故”更是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纯净生活的追求,赤脚走在水中,象征着一种洒脱和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
“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山鸟的鸣叫似乎在劝说诗人去更高的地方。然而,诗人却不为所动,最后一句“我意不关渠,自要寻兰去”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他只想追寻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目标。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个性,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不羁与自由精神,表现了对世俗束缚的反叛。
《生查子(独游西岩)》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D) 苏轼
诗中“青山非不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山的失望
B) 对青山的赞美
C) 对自然的逃避
D) 对城市的向往
诗人最终想要去寻找什么?
A) 青山
B) 清溪
C) 兰花
D) 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