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6:46
春晚
李群玉 〔唐代〕
思乡之客空凝嚬,
天边欲尽未尽春。
独攀江树深不语,
芳草落花愁杀人。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思乡的游子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孤独和愁苦。诗人站在江边的树上,默默无语,眼前的芳草和落花让他感到无比伤感,仿佛愁苦能将人杀死。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离别、思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与游子、故乡的情感相连。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加重之时,春天的结束更让人感到惆怅。
《春晚》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游子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孤独与愁苦。开头两句“思乡之客空凝嚬,天边欲尽未尽春。”,通过“空凝嚬”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游子的忧伤与思乡情绪。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也暗含着离别与伤感。游子站在江边,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光,心中感慨万千,仿佛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希望。
后两句“独攀江树深不语,芳草落花愁杀人。”,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独自攀爬江边的树木,体现了游子的孤立无援,内心的苦闷无处倾诉。芳草与落花的意象,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游子心中无法摆脱的愁苦,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强烈的思乡情绪,令人感同身受。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而又深刻,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体现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思乡之客”指代的是哪个群体?
A. 游子
B. 商人
C. 农民
D. 学者
在诗中,诗人用“独攀江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满足
“芳草落花愁杀人”中的“愁杀人”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隐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