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8:47
作者: 李好文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四海人传二宋名,
玉京连占两科荣。
鄢陵初喜知公字,
长乐终思送我行。
故里经过人不在,
遗孤问讯泪如倾。
荒坟数尺西山下,
一段平芜绿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二宋的名声传播到四海,玉京(指京城)里的科举考试中,他们屡获荣誉。鄢陵地区最初得知了他(宋显夫)的名字,长乐地区的朋友们则最终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惋惜。诗人经过故乡时,发现曾经的人们已不在,只有孤儿在询问他的消息,泪水如倾。荒凉的坟墓位于西山下,周围长满了绿草,显得更加苍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好文,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见于文人圈中,风格清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显夫去世后,表达了对他的追忆与哀悼,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和逝者的深情怀念。
《挽宋显夫》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悼亡诗,诗人通过描写宋显夫的名声和他生前的交往,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首句“二宋名”便引入了宋显夫的身份,体现出他的卓越与影响力。诗人提到“鄢陵初喜知公字”,这不仅是对宋显夫的赞誉,也暗示着他在世时的受人尊敬与爱戴。接下来的“长乐终思送我行”更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惋惜。
在叙述中,作者以“故里经过人不在”来表达对故乡的感慨,流露出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特别是“遗孤问讯泪如倾”,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结合,展现出逝者留下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荒坟数尺西山下,一段平芜绿又生”,既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又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令人感到深邃的哲思。这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充满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思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历史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四海人传二宋名”中提到的“二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诗中“遗孤问讯泪如倾”表现了什么情感?
本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好文的作品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