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5:02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在秋夜里听琴,尤其是洞中弹奏的人。一指一指地弹奏,声声悦耳动心。寒虫在墙边急促地鸣叫,清脆的琴声在灯下轻轻飘扬。何必依赖钟期的耳朵,悠然自得就能亲近这琴声。
常建,字仲宣,唐代诗人,早期文学家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常建隐居时,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在幽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是一首充满秋夜意境的诗,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诗中的“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精神世界。秋夜的宁静与寒虫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氛围。常建通过“洞中人”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远离喧嚣,享受音乐带来的内心平静。诗人认为,琴声的魅力不在于专注的听众,而在于心灵的共鸣,这种高闲的状态让人更能亲近音乐,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渗透着对友人和音乐的深切情感。
整首诗以琴声为主线,传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内心对高尚艺术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洞中人”指的是谁?
诗的主题是什么?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中的“寒虫”有何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