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3:09
儿时曾过济南城,
暗算存亡只自惊。
四十二年弹指过,
却疑行处是前生。
我小时候曾经走过济南城,
暗自算计生死存亡,只感到惊恐。
四十二年一晃而过,
却怀疑自己走过的地方是前世的记忆。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子明,号天弓,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历史感,风格清新、真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事。
该诗写于元好问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济南作为他童年时的记忆,是他心灵的寄托之地,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回忆儿时在济南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提到济南城,不仅是地点的回忆,也是情感的寄托。第二句提及对生死的思考,暗示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对命运的无奈和惊恐。接下来的“弹指过”则直白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迅速流逝,四十二年的光阴在指尖之间悄然逝去,似乎让人感到一阵心酸。最后一句“却疑行处是前生”,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前世今生的思索与迷茫。这种对时间的哲学思考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让整首诗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全诗通过回忆与时光的对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时间的无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命运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
“四十二年弹指过”中“弹指”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表现对生死存亡的思考,表示作者的心态是?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元好问的这首诗更显得沉重与内省,而李白则是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关注于享受当下,后者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