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0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5:55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折檐前有一块空地,约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修竹环绕,荫影摇曳,从未种过其他植物。于是我就把这块洼地挖成了池塘,不拘泥于方形或圆形,任凭地形自然成型。用锹把土挖深,打水井把池塘灌满。池水清澈如明镜,微风拂过时泛起波纹,风平浪静时则如镜面般平静。水面倒映着星星和月亮,晶光闪烁。我躺在水面上,隐身在细小的波纹中,沿岸轻轻摇曳,心中突然涌起千里江湖的遐想。这足以舒展我的忧愁,陶冶我的孤独。于是我去找渔夫,买了几十条鱼,让小孩在池中饲养。小孩认为斗斛的水无法容纳太多,因此把大鱼活着放走,反而留下了小鱼。对此我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便这样回答。唉,这小孩难道是糊涂而无知吗?我看到一条巨鱼在旁边干涸,无法安身,而一群小鱼在狭浅的水中嬉戏,似乎自得其乐,于是我感慨而作《养鱼记》。
“江湖千里之想”可看作是一种自由与理想的象征,表达作者对广阔自由生活的向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尤其是《秋声赋》和《醉翁亭记》等作品,反映了他超然物外、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养鱼记》写于欧阳修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饲养鱼的过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养鱼记》是欧阳修通过对养鱼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个清幽的池塘,水面如镜,星月交辉,构建出一种恬静自然的意境。欧阳修在池塘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惬意,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同时,诗中描述的童子对待鱼的态度,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生灵的无知和对生命的忽视。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对自然的思考,也引发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作者通过观察小鱼的活泼,与巨鱼的干涸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命的不同状态以及人对自然的影响。
整首诗在平静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养鱼的细致描写,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传达了追求宁静、和谐生活的理念。
《养鱼记》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欧阳修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斗斛之水”的意思是:
A. 水很深
B. 容量不足
C. 水很脏
D. 水很清澈
诗中描写的池塘是:
A. 人工修建的
B. 自然形成的
C. 干涸的
D. 被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