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8:05
玉烛新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荒山藏古寺,
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兰枯蕙死,
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
可堪红紫,
曾不解和羹结子。
高压尽百卉千葩,
因君合修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
待浅揾松煤,
写教形似。
此时胸次,
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
吟安个字,
判不寐勾牵幽思。
谁伴我香宿蜂媒,
光浮月姊。
在荒山中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
看到水边的梅花盛开,一枝上有三四朵。
兰花枯萎,蕙草也死去,
只有在登高处的风景能慰藉我消散的灵魂。
可堪一见的红紫花卉,
曾经不懂得调和羹汤结出果实。
在高压之下,百花千朵都凋零,
我愿与你一起修订花卉的历史。
春光莫要轻易吹残,
等我轻轻掘起松煤,
写下它的形状。
此时我的心境,
如同冰雪洗净了过去的尘埃。
吟诵着每一个字,
难以入眠,幽思缠绵。
谁来陪伴我在香味中安睡,
月光如水般洒下。
杨无咎,字子华,号止庵,宋代著名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情感。
《玉烛新》创作于作者流寓期间,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玉烛新》是一首兼具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诗作,杨无咎通过对梅花、兰花等植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流逝的感慨。开篇即以“荒山藏古寺”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孤寂的氛围。梅花的盛开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尽管周围一片枯萎。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时,内心却充满了对过往的思索与忧伤。诗中的“可堪红紫”可以看作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又带着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对比,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内心的孤独,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两句“吟安个字,判不寐勾牵幽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灵魂伴侣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爱的追求。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对孤独、遗憾与爱的深刻思考。
诗中“兰枯蕙死”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然的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内心的孤独?
A. 梅花
B. 荒山
C. 红紫花卉
诗中的“韶华且莫吹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青春的珍惜
B. 对未来的担忧
C. 对过往的怀念
这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与《玉烛新》相似,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