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立秋日得平远韩齐年元勋手书并诗见怀依韵奉答

《立秋日得平远韩齐年元勋手书并诗见怀依韵奉答》

时间: 2025-05-03 22:28:24

诗句

秋风万里雁来过,回首燕云感慨多。

天色苍然窥泰岱,浪声东矣诉黄河。

与君剪烛连宵话,况我征尘八月歌。

如此家山如此路,烽烟西北怅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24

原文展示:

秋风万里雁来过,回首燕云感慨多。
天色苍然窥泰岱,浪声东矣诉黄河。
与君剪烛连宵话,况我征尘八月歌。
如此家山如此路,烽烟西北怅如何。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过,万里之外大雁飞来,回首望去,心中感慨良多。
天色苍茫,远远望去,泰山的轮廓映入眼帘,波涛汹涌的黄河在东边诉说着它的故事。
与君共剪烛光,聊到深夜,况且我在征途上已经唱了八月的歌。
如此美好的家乡,如此熟悉的道路,西北的烽烟,让我感到何其怅惘。

注释:

  • 秋风万里:形容秋天的风景,远方的万里之遥。
  • 燕云:指燕子和云,象征着南飞的雁和思乡的情感。
  • 苍然:形容天色阴沉,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 泰岱:指泰山,象征着高大、威严。
  • 浪声东矣:波浪声向东传来,黄河的声音。
  • 剪烛:意指在烛光下聊天,象征亲密的交谈。
  • 征尘:指在旅途中所沾染的尘土,象征艰辛的旅途。
  • 烽烟:战争的信号,象征着时局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霙(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立秋之际,正值秋季,诗人借此时节的变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局势的忧虑。开篇“秋风万里雁来过”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暗含了大雁南飞的离别情绪。接着,诗人通过“回首燕云感慨多”传达出浓厚的乡愁,这种情感在秋天尤为明显,正如“天色苍然窥泰岱”所描绘的那种苍凉与孤独。

诗中提到的“浪声东矣诉黄河”,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地理相结合,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沉重。诗人通过与友人“剪烛连宵话”,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相聚的温暖,然而“征尘八月歌”又将个人的游历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叹。

结尾“烽烟西北怅如何”一句,深刻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无奈与惆怅,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万里雁来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万里之外的大雁归来,暗含离别与思念。
  2. 回首燕云感慨多:回望南飞的燕子和漂浮的云,感慨之情涌上心头。
  3. 天色苍然窥泰岱:天色阴沉,远远望去,泰山的轮廓显得更加清晰,象征着坚韧与高耸。
  4. 浪声东矣诉黄河:波涛声从东边传来,黄河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5. 与君剪烛连宵话:与友人共剪烛光,长谈至夜深,表达友情的珍贵。
  6. 况我征尘八月歌:我在征途上,沾染了尘土,吟唱着八月的歌,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7. 如此家山如此路:对于家乡山水的依恋与熟悉。
  8. 烽烟西北怅如何:西北的烽烟频繁,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与君剪烛连宵话”中相对的词汇,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黄河的声音拟人化,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季节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 :象征离别与归来,带有思乡情感。
  • 燕云:代表自由与流动,也象征思绪的飘荡。
  • 黄河:中华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烽烟:战争的象征,表达社会动荡的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风万里雁来过”中的“雁”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归来
    • C. 思念
    • D. 以上皆是
  2. “烽烟西北怅如何”中的“烽烟”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浪声东矣”主要是指哪个河流?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淮河
    • D. 珠江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B. 战争
  3. B. 黄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友情与离别。
  • 李白《将进酒》:传达豪放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胡霙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州桥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韩持国见访 次韵奉和蔡枢密南京种山药法 忆昨诗示诸外弟 退朝 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与北山道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窥窬分毫 牙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闵悼 幺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鸡鸣馌耕 单耳刀的字 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骑驴索句 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翳的词语有哪些 立格 讳谀 报本反始 萧然尘外 养稚 信誓旦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