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1:51
四壁蠹书常锁闭,数行苏墨半模糊。院中老吏无存者,谁记南塘与雁湖。
这四面墙壁上常年锁闭着虫蛀的书籍,几行用苏墨写的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院子里早已没有当年的老官吏,谁还能记得南塘和雁湖的事情呢?
刘克庄(1187-1269),字道明,号牧之,宋代诗人,官至知州。他的诗风以清新、简练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刘克庄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融合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社会变化剧烈。诗人通过描绘书籍的残破和官吏的消失,反映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思考。开头的“蠹书”一词,便传递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书籍的虫蛀象征着时间的侵蚀,暗示着知识的流失与文化的断裂。接着,诗人提到“数行苏墨”,描绘出字迹模糊的情景,给人一种难以追溯过去的感觉。随着“院中老吏无存者”的转折,诗人将目光从书籍转向人,强调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最后一句“谁记南塘与雁湖”更是发人深省,似乎在追问:在这样巨大的变化面前,谁还能记得那些曾经辉煌的地方和故事?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传达出深刻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浓厚的情感,引导读者反思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脆弱,展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和人的描绘,传达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消逝的忧虑。诗人对往昔的思考,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的反思,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和历史的传承。
诗中提到的“蠹书”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书籍
B. 虫蛀的书籍
C. 书法作品
D. 古典文学
“数行苏墨半模糊”中,“苏墨”指的是哪里的墨水?
A. 北京
B. 苏州
C. 杭州
D. 南京
诗中提到的“老吏”代表什么?
A. 新官吏
B. 过往的官员
C. 商人
D. 学者
刘克庄与杜甫的《春望》对比: 刘克庄在《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中以个人的感慨和历史的思考为主线,而杜甫的《春望》则是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表达个人的苦闷与忧国情怀。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民生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