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01
琴调相思引
作者:杨圻 〔清代〕
画烛烟明照露丛,
金铃断续起东风。
落花满地,闲坐月明中。
一为多情留后约,
未曾成恨已前踪。
笙歌散了,直是五更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烛光下的烟雾朦胧,映照出露水的花丛,微风中传来断断续续的金铃声。落花满地,我在明月下悠闲地坐着。因为多情而留下的约定,尚未成恨却已是前路的追忆。笙歌的声响已散去,时钟已指向五更。
作者介绍:杨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以情感细腻、意境幽远而著称,善于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交织,使得诗人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琴调相思引》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整体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悠闲的氛围。通过对夜晚场景的细腻描绘,诗人将烛光、露水、微风、落花等自然元素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优雅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
开头的“画烛烟明照露丛”,不仅让人感受到夜色的静谧,更构建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接着“金铃断续起东风”,金铃声在微风中时隐时现,似乎在诉说着等待与思念,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落花满地,诗人选择在月光下闲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内心状态,然而这种宁静中又隐藏着对过往的追忆。
“一为多情留后约,未曾成恨已前踪”更是点明了诗的内核:多情的约定并未能实现,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遗憾。最后一句“笙歌散了,直是五更钟”则暗示着夜晚的结束,情感的余韵在清晨的钟声中渐渐消散,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婉约风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铃”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思念与期待
C. 自然的美景
“笙歌散了,直是五更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的结束
B. 伤感的离别
C. 生活的无常
诗中“落花满地”所传达的意象是?
A. 春天的美好
B. 逝去的美好与惆怅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琴调相思引》的深刻意蕴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