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灵济寺午睡起

《灵济寺午睡起》

时间: 2025-05-05 20:23:45

诗句

江上春风底事寒,主张火柜一雷鼾。

不干酒力浓时困,自是人情熟处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23:45

原文展示:

灵济寺午睡起
作者: 陈著 〔宋代〕

江上春风底事寒,
主张火柜一雷鼾。
不干酒力浓时困,
自是人情熟处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灵济寺午睡醒来时的情景。春风吹拂的江边,竟然感到一丝寒意。我在火柜旁打盹,像是雷鸣般的鼾声在耳边响起。喝酒时不觉得困倦,但在熟悉的环境中,人的内心自然会感到安逸。

注释:

  • 江上春风:江边的春风,带来春天的气息。
  • 底事寒:何以感到寒冷。
  • 主张火柜:指靠近火柜取暖。
  • 雷鼾:鼾声如雷,形容鼾声响亮。
  • 不干酒力浓时困:喝酒时不觉得疲倦。
  • 自是人情熟处安:熟悉的环境让人感到安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南宋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喜好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午后,诗人在灵济寺游玩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灵济寺午睡起》是一首表现春日午后宁静与惬意的诗作,诗人在江边的灵济寺中午睡醒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首句“江上春风底事寒”,开篇即引入春风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春日的清新,但随即转入对寒意的感知,反映出春天的温暖与寒冷并存的复杂情感。接下来“主张火柜一雷鼾”,通过对鼾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安逸的状态,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惬意和放松。而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饮酒后的困顿与对熟悉环境的安宁的反思,表现了人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真实。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与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观察力,兼具哲理与生活的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上春风底事寒:春风吹来,却感到一丝寒意,反映出自然的双重性。
    2. 主张火柜一雷鼾:在火柜旁沉沉入睡,鼾声如雷,表现出安逸的状态。
    3. 不干酒力浓时困:饮酒后不再感到困倦,暗示酒精的麻醉作用。
    4. 自是人情熟处安:在熟悉的环境中,内心自然安宁,这是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鼾声比作雷声,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人在春日午后,在自然与熟悉环境中感受到的安宁与惬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火柜:象征着温暖和安全的港湾。
  • 鼾声:象征着放松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人情的交融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风”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湿润
    • D. 干燥
  2. 诗人午睡时靠近什么来取暖?

    • A. 火炉
    • B. 火柜
    • C. 窗边
    • D. 被子
  3. “雷鼾”意指什么?

    • A. 声音小
    • B. 声音响亮
    • C. 没有声音
    • D. 微弱的鼾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诗词对比

    • 陈著的《灵济寺午睡起》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和内心的安宁,但陈著更侧重于人情的温暖,而王维则多了一份孤独与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寄元九 江夜舟行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一作合致仕) 重修府西水亭院 酬王十八、李大见招游山 晚归府 舟中雨夜 岁夜咏怀,兼寄思黯 池上逐凉二首 其一 浪淘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碎珠沉 沈云 九族 入字旁的字 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朱陈之好 左右两难 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桃羞李让 聿字旁的字 男儿有泪不轻弹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室如县罄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接结尾的成语 釒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