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正月五日访王韦轩知府东坞真诏道中

《正月五日访王韦轩知府东坞真诏道中》

时间: 2025-04-30 20:34:18

诗句

晴光欲雪做新元,访旧西来第一番。

十五里行千曲路,两三处见数家村。

山培浮土为田肉,涧束湍流有石痕。

安稳不知危世事,更从何处觅桃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4:18

原文展示:

正月五日访王韦轩知府东坞真诏道中
陈著 〔宋代〕
晴光欲雪做新元,
访旧西来第一番。
十五里行千曲路,
两三处见数家村。
山培浮土为田肉,
涧束湍流有石痕。
安稳不知危世事,
更从何处觅桃源。


白话文翻译:

在新年的阳光下,似乎要下雪,
我这次来访是为了重温旧情。
在蜿蜒的路上走了十五里,
偶尔见到几户人家在村落中。
山上厚厚的土壤培育着农田,
溪水的湍流在石头上留下了痕迹。
在这里安稳地生活,不知世间的危机,
又从何处去寻找那理想的桃花源呢?


注释:

  • 晴光:阳光明亮。
  • 欲雪:将要下雪,表现出即将来临的寒冷。
  • 第一番:第一次来访。
  • 千曲路:指道路曲折蜿蜒。
  • 田肉:指土壤肥沃,能够养活庄稼。
  • 涧束湍流:指山涧的急流。
  • 石痕:石头上的痕迹,指水流冲刷留下的痕迹。
  • 安稳:安静而稳定的生活状态。
  • 危世事:指社会动荡、政治危机等。
  • 桃源:指理想的、与世隔绝的美好生活环境。

典故解析: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个理想社会的象征,表示人们渴望的宁静与安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初五,春节后的首次拜访,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到访友人时的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情怀。开头两句以晴光和欲雪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新年的氛围,给人以希望与期待。接下来的“十五里行千曲路”则使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曲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

“山培浮土为田肉,涧束湍流有石痕”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山与水的组合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最后两句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反衬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思索,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光欲雪做新元:描绘了新年时光,晴朗的天空似乎要下雪,象征着新年带来的清新气息与寒冷。
  2. 访旧西来第一番:表达了作者此次是为了探访旧友,强调了重温旧情的主题。
  3. 十五里行千曲路:形象地表现出路途的漫长与曲折,增强了旅途的艰辛感。
  4. 两三处见数家村:在行走中偶尔看到几户人家,突显出乡村的宁静与稀疏。
  5. 山培浮土为田肉:形象地描绘出肥沃的土壤,为农田提供了养分。
  6. 涧束湍流有石痕:溪水流动的痕迹,增添了自然的动态美。
  7. 安稳不知危世事: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
  8. 更从何处觅桃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活境结合,展现情感。
  • 对仗:如“山培浮土”和“涧束湍流”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桃源象征理想生活的追求,深刻而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乡村生活,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索人生,寻求内心的桃花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光:象征希望与新生。
  • :象征纯洁与寒冷。
  • 村落:象征宁静与乡愁。
  • 田肉:象征丰饶与生活的希望。
  • 桃源:象征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桃源”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乡村景色
    • D. 自然灾害
  3. 诗中提到的“十五里行千曲路”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旅途的短暂
    • B. 旅途的艰辛
    • C. 乡村的美好
    • D. 朋友的热情

答案:

  1. B. 宋代
  2. B. 理想生活
  3. B. 旅途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中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悠闲与宁静,与陈著的诗歌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陶渊明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而陈著则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展现出更多的哲理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词典》
  • 《陶渊明与桃花源的文化意蕴》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怅别词 其一 长春庵与黄逢永彭仲垣黄虞六诸君子宴集分得酣字 宝安舟中黎美周招同李定夫王崇道梁渐子挟诸少年夜泛 寄山僧 远离曲 七松亭 甘露寺僧房 城东寓居寄知己 岳阳即事 孤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烦天恼地 宝盖头的字 超逸绝伦 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絶妙好辞 优柔不断 鱼烂取亡 系风 卷积云 心怀忐忑 石字旁的字 奉公守法 米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伯仁由我而死 包含前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