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10
拟汉铙歌十八曲,其九 雉子班
作者: 姚燮 〔清代〕
大幕包四海,大寐游混茫。
天地具生蠕蠕子,何为乎称凤皇?
置酒金屋,明月满觞。
妙妓翠舄,兰尘不扬。
尘不扬,露来下,攓旌门,迎宸驾。
有鸟曰雉何班班,虞人括利啄粟难。
凤凰高冠,朱实琅玕,
顾影自笑,顾我而长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场景,四海被大幕笼罩,仿佛在一个梦中游荡。天地间生机勃勃,难道只是为了称颂凤皇吗?在金屋中置酒,明月洒满酒杯,妙妓身着翠色鞋子,尘埃不曾飞扬。尘埃不扬,露水降临,迎接皇上的驾到。有一种鸟叫雉,羽色鲜艳,虞人却因收获而苦恼。凤皇高冠,朱色果实如琅玕,回头自笑,却又对我长叹不已。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生于1718年,卒于1777年。他的作品多以古典诗词为主,风格多变,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华与繁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通过对凤皇的描绘,诗人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开头的“大幕包四海”便让人联想到一种宏大的宇宙观,诗人似乎在描绘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而“天地具生蠕蠕子”一语,顿时将我们拉回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渺小。
“置酒金屋,明月满觞”,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更是通过明月映照出一种孤寂与惆怅。妙妓的出现则让宴会增添了几分热闹,但“兰尘不扬”的描写,又暗示了这一切的宁静与优雅,似乎在对比繁华与内心的平静。
而后面提到的“有鸟曰雉何班班”,则以雉鸟的美丽引出了对虞人辛劳的反思,表达了尽管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但却也伴随着艰辛的劳动。最后的“凤凰高冠,朱实琅玕”,既是对美的向往,也是一种自嘲,面对美好的事物,自己却只能长叹。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深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皇”象征什么? A) 劳作 B) 高贵与理想 C) 自然 D) 生命
“尘不扬,露来下”中的“尘”指的是什么? A) 污垢 B) 干扰 C) 喧闹 D) 安静
诗中提到的“虞人”是指什么? A) 捕鸟者 B) 农民 C) 商人 D) 士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