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1:04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
作者: 张先 〔宋代〕
潮上水清浑。棹影轻于水底云。
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
犹有当时粉黛痕。
海近古城昏。暮角寒沙雁队分。
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
露冷依前独掩门。
在潮水上,水清澈而浑浊,
船影轻轻地映在水底,像云朵一样。
离别的心情徘徊无奈,泪水湿透了衣巾,
依然留下当时妆容的痕迹。
海边的古城逐渐昏暗,
傍晚的角落,寒沙中大雁已分飞。
今夜的相思应该仰望明月,但无人同伴,
露水依旧冰冷,我独自关上门。
作者介绍:
张先(生卒年不详),字子野,号云溪,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情感,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和人生哲理。张先曾任官职,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中秋佳节之际创作的,正值人们团圆之时,而词人却因某种原因未能见到明月,借此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词作,张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境,展现了在中秋之夜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开头的“潮上水清浑”,用自然景象引入情感,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词人通过“棹影轻于水底云”描绘了水面下的波动,象征着内心的波澜。
“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一句,表现了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泪水浸湿衣巾,折射出词人内心的悲伤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犹有当时粉黛痕”,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远的情感记忆,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心生感慨。
在“海近古城昏”中,古城的昏暗与寒沙的孤寂相呼应,传达出词人心中的孤独感。最后的“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更是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明月本应是团圆的象征,却因无人共享而倍感凄凉。结尾的“露冷依前独掩门”,则暗示着词人对这份寂寞的接受与内心的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递进,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们在特定时空下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在团圆的节日里因离别而产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张先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粉黛痕”指的是:
A. 眼泪
B. 妆容
C. 衣物
D. 书信
这首词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喜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D. 祝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