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14
足弱感刘宾客跛牛叹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刘子怜跛牛,行将就庖宰。
云斯竟不免,觳觫有何罪。
为善无近名,月刀用则匮。
庄氏其至言,超然出形器。
刘子怜惜那只跛脚的牛,眼看着它即将被宰杀。
这只牛终究逃不了命运,难道它的身世就有罪吗?
行善却没有名声,刀具用久了就会磨损。
庄子所说的至理名言,超脱于形体的器物之外。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往往感悟人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弱者的同情,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无奈。
《足弱感刘宾客跛牛叹》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通过对一只跛牛命运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弱者深切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通过“跛牛”的形象,传达出弱者在生活中遭遇的悲惨命运,既是对个体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性冷漠的控诉。
开篇提到“刘子怜跛牛”,将“刘子”与“跛牛”相对照,表现出一种对弱者的怜惜之情。接着,诗人指出尽管跛牛在刘子眼中是可怜的存在,但它终究逃不了被宰杀的命运,暗示在社会中,弱者往往无处依靠,命运悲惨。
诗中“为善无近名”一句,强调了善行并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而最后提到庄子的“超然出形器”,则引导读者思考超越物质束缚的哲学思考,暗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更高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展现了姜特立对人性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对弱者的同情,批判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冷漠,同时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超越物质的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刘子”指的是谁?
A. 刘备
B. 刘子民
C. 刘邦
“跛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强者
B. 贫穷
C. 弱者
庄子的思想在诗中表现为:
A. 否定物质
B. 重视物质
C. 崇尚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姜特立的《足弱感刘宾客跛牛叹》更侧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而杜甫则是通过国家的兴衰展示社会的苦难,二者都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