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3:48
每叹学诗如学仙,
未能换骨谩成篇。
翰林万丈光常在,
著作三都赋蚤传。
半世无成负便腹,
终年有味郴吟肩。
明珠何事轻弹雀,
多谢高情未弃捐。
每次感叹学诗就像学仙术一样,
却未能换掉旧骨而随意成篇。
翰林的光辉常在万丈之上,
著作在三都的赋早已流传。
半生无所成就只觉空腹,
整年有趣的音韵在郴州吟唱。
明珠何以轻易地弹射雀鸟,
多亏高尚的情谊未曾抛弃。
这首诗通过对诗歌学习的感叹,展现了作者对自我境遇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作者将学诗比作学仙,表达了诗歌创作的艰难与高深,但自己却未能将这种高深的境界转化为实际的作品,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接下来的“翰林万丈光常在”,表现了对那些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者的羡慕和崇敬。
“著作三都赋蚤传”则强调了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力,暗示自己的才华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传播。接下来的两句“半世无成负便腹,终年有味郴吟肩”,展现了作者对自己半生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虽然没有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在吟唱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中,作者用“明珠”比喻自己的才华,暗示虽然才华珍贵,但却轻易被人忽视,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未曾抛弃自己。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学术的深邃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自身诗歌创作过程的反思,表现了对文学成就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体现出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翰林”指的是?
“明珠”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