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13
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好溪山一片玉玲珑。身入画图中。乍光摇银海,尘氛尽洗,杳霭溟濛。何似同餐沆瀣,踪迹摄飞鸿。多事山阴棹,来往匆匆。输与何人匀染,只云林子久,著笔偏工。把渔航苇箔,零乱插西东。最难描晚峰多处,碧沉沉寒色一林松。更谁问,瓶梅冻折,闲倚薰笼。
这段溪山如同一片美玉,仿佛我身处于一幅画中。阳光照耀,波光粼粼,尘埃一扫而光,远处的雾霭弥漫。怎能比得同饮沆瀣之水,留下的踪迹如飞鸿般消失。多事的山阴小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把这些景致传给谁呢?只说这片林子存在已久,笔法却特别娴熟。渔船在水面上穿梭,芦苇零乱地插在东西两侧。最难描绘的是晚霞下的山峰,碧绿而寒冷的松树林。更有谁去问,瓶中的梅花冻折,悠闲地倚靠在暖炉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飞鸿”源于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表示孤独的旅途或短暂的痕迹,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山水为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山水画兴盛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以“好溪山一片玉玲珑”描绘出一幅如画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赞美。接着,通过“乍光摇银海,尘氛尽洗”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尘世的喧嚣在这山水间被洗净,心灵得以洗涤。
诗中多次提到“踪迹”、“来往匆匆”,表现了生活的匆忙与过客的短暂,似乎暗示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特别是“输与何人匀染,只云林子久,著笔偏工”,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人感慨自己的笔法虽然娴熟,但难以捕捉自然的真实之美。
最后一段描绘了“晚峰多处,碧沉沉寒色一林松”,描绘出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好溪山一片玉玲珑”中的“玉玲珑”是指什么?
A. 美丽的山水
B. 画中的人物
C. 珍贵的玉石
答案:A
“乍光摇银海”中“银海”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水面
C. 晚上的星空
答案:B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时间的追忆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均以山水为主题,但前者更为奔放,后者则细腻含蓄,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