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

《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6:02:13

诗句

好溪山、一片玉玲珑。

身入画图中。

乍光摇银海,尘氛尽洗,杳霭溟濛。

何似同餐沆瀣,踪迹摄飞鸿。

多事山阴棹,来往匆匆。

输与何人匀染,只云林子久,著笔偏工。

把渔航苇箔,零乱插西东。

最难描、晚峰多处,碧沉沉、寒色一林松。

更谁问,瓶梅冻折,闲倚薰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13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好溪山一片玉玲珑。身入画图中。乍光摇银海,尘氛尽洗,杳霭溟濛。何似同餐沆瀣,踪迹摄飞鸿。多事山阴棹,来往匆匆。输与何人匀染,只云林子久,著笔偏工。把渔航苇箔,零乱插西东。最难描晚峰多处,碧沉沉寒色一林松。更谁问,瓶梅冻折,闲倚薰笼。

白话文翻译

这段溪山如同一片美玉,仿佛我身处于一幅画中。阳光照耀,波光粼粼,尘埃一扫而光,远处的雾霭弥漫。怎能比得同饮沆瀣之水,留下的踪迹如飞鸿般消失。多事的山阴小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把这些景致传给谁呢?只说这片林子存在已久,笔法却特别娴熟。渔船在水面上穿梭,芦苇零乱地插在东西两侧。最难描绘的是晚霞下的山峰,碧绿而寒冷的松树林。更有谁去问,瓶中的梅花冻折,悠闲地倚靠在暖炉旁。

注释

字词注释

  • 玲珑:形容精致美好。
  • 沆瀣:沆瀣是指湿润的水气,常用来比喻清新美好的水。
  • 飞鸿:比喻离去的踪迹,常用来形容孤独或短暂的存在。
  • 倚薰笼:倚靠在温暖的炉子旁,意指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飞鸿”源于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表示孤独的旅途或短暂的痕迹,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山水为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山水画兴盛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以“好溪山一片玉玲珑”描绘出一幅如画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赞美。接着,通过“乍光摇银海,尘氛尽洗”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尘世的喧嚣在这山水间被洗净,心灵得以洗涤。

诗中多次提到“踪迹”、“来往匆匆”,表现了生活的匆忙与过客的短暂,似乎暗示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特别是“输与何人匀染,只云林子久,著笔偏工”,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人感慨自己的笔法虽然娴熟,但难以捕捉自然的真实之美。

最后一段描绘了“晚峰多处,碧沉沉寒色一林松”,描绘出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溪山一片玉玲珑”:描写山水的美丽,如同美玉般精致。
  • “身入画图中”:感到自己融入了自然的画卷之中。
  • “乍光摇银海,尘氛尽洗”: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尘埃清洗一新。
  • “何似同餐沆瀣,踪迹摄飞鸿”:与自然融为一体,留下淡淡的痕迹。
  • “多事山阴棹,来往匆匆”:船只在山阴处来去匆匆,暗示生活的忙碌。
  • “输与何人匀染”:这一切美景又能与谁分享呢?
  • “只云林子久,著笔偏工”:长时间的观察,笔法却不够完美。
  • “把渔航苇箔,零乱插西东”:渔船在水面穿行,芦苇杂乱无章。
  • “最难描晚峰多处”:晚霞下的山峰难以描绘。
  • “碧沉沉寒色一林松”:寒冷的松林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沉静。
  • “更谁问,瓶梅冻折,闲倚薰笼”:无人问津的梅花与悠闲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水比作“玉玲珑”,增强了美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同人类情感般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飞鸿:象征短暂与孤独。
  • 瓶梅:象征生活的清雅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好溪山一片玉玲珑”中的“玉玲珑”是指什么?
    A. 美丽的山水
    B. 画中的人物
    C. 珍贵的玉石
    答案:A

  2. “乍光摇银海”中“银海”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水面
    C. 晚上的星空
    答案:B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时间的追忆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八声甘州三首 其二》均以山水为主题,但前者更为奔放,后者则细腻含蓄,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代诗人作品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边戍诗 紫兰始萌诗 七夕诗 戏作诗 织妇诗 捣衣诗 古意诗 二 古意诗 一 代苏属国妇诗 十喻诗 梦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传檄可定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戈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彐字旁的字 回肠荡气 革字旁的字 拔剑论功 水居 包含取的成语 抱残守缺 谗慝之口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油缆 献费 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