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8:43
八声甘州 郑延平王祠堂用梦窗游灵岩韵 作者: 梁启超 〔清代〕
甚九州尽处起悲风,
汉军落前星。
剩百年花鸟,种愁荒砌,
啼血空城。
夜半灵来灵去,
海气挟蛟腥。
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
今日红羊又换,
算学仙辽鹤,有梦都醒。
对斜阳无语,
弹泪满冬青。
渐东流夜潮去急,
荡旧时明月下寒汀。
凭谁问,閟重重恨,
树靡东平。
在这九州尽头的地方,悲风四起,
汉朝的军队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孤独。
百年间只剩下这花鸟,生长在荒凉的台阶上,
这啼哭声如同在空城中流淌。
半夜的灵魂来去无定,
海气中弥漫着蛟龙的腥味。
似乎在诉说着兴亡的悲恨,铃声此起彼伏。
今日的红羊又换了,
算是追求仙人的辽鹤,梦中却已醒来。
面对斜阳无言以对,
泪水浸湿了冬青的枝头。
夜潮渐渐东流而去,
在旧时明月下的寒汀上荡漾。
谁来问我这重重的怨恨,
那东平的树木已然凋零。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倡导维新变法,推动民主思想,作品多以抒情和对时事的关注为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梁启超在此时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这首《八声甘州》以其悲凉的情绪和深沉的历史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甚九州尽处起悲风”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悲伤与压抑的氛围。汉军的孤寂与花鸟的凋零,隐喻着国家的衰落与个人理想的破灭。诗中“夜半灵来灵去”的描写,透出一种灵魂的漂泊与不安,象征着在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无奈。
“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铃声如同历史的回响,诉说着兴亡的无情与心中的怨恨。对于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的挣扎。最后的“凭谁问,閟重重恨,树靡东平”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感叹历史的无情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兼具悲壮与细腻,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心忡忡,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现了对国家衰亡的痛惜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甚九州尽处起悲风”中的“九州”指的是:
A. 中国的地理区域
B. 一种自然现象
C. 一种文化现象
D. 一种动物
“啼血空城”中的“啼血”指的是:
A. 快乐的哭泣
B. 悲痛的哭泣
C. 高兴的笑声
D. 无声的叹息
诗中反复出现的“灵”象征着:
A. 自然的力量
B. 个人的内心与灵魂
C. 社会的责任
D. 国家政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