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9:50
初春鹫峰寺送吴非熊之楚
作者: 陈玄胤 〔明代〕
蘼芜绿遍柳垂丝,
黯澹东风乍别时。
兰若晓钟乡梦断,
布帆春涨客程迟。
月明湘岸闻猿啸,
花落黄陵共鸟悲。
犹恋同心与同调,
酒尊诗卷隔天涯。
初春时节,鹫峰寺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卷,蘼芜绿草遍地,柳树垂下柔嫩的丝条。东风送别,心中难免黯然神伤。清晨的钟声在兰若寺中响起,乡愁如梦般破碎;春水上涨,船行缓慢,旅途似乎变得漫长。月光下,湘江边传来猿猴的啼叫,黄陵的花儿纷纷落下,鸟儿也在悲鸣。尽管心中依然留恋与你同心共调的情谊,酒杯和诗卷却隔着千山万水。
陈玄胤(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寄情山水而著称。他的诗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厚的情感。
《初春鹫峰寺送吴非熊之楚》写于春季,作者在送别友人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珍重与对离别的惆怅。鹫峰寺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点,借此背景,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离别时的愁绪。开头两句以“蘼芜绿遍柳垂丝”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然而,紧接着的“黯澹东风乍别时”,则将这种温暖瞬间转化为离别时的哀伤。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美与人情冷暖的强烈反差,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更具张力。
接下来的句子“兰若晓钟乡梦断”表现了梦中的乡愁与现实的无奈,清晨的钟声仿佛在提醒着诗人,梦境已碎,现实的旅途依旧漫长。此时的“布帆春涨客程迟”不仅描绘了船行的缓慢,也暗示了离别后情感的沉重。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月明湘岸闻猿啸,花落黄陵共鸟悲”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悲凉。猿啸和鸟悲的意象交错,传达了人间离别的愁苦。最后两句“犹恋同心与同调,酒尊诗卷隔天涯”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尽管面临离别,心灵的共鸣却依旧存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令读者在共鸣中反思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物映衬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
诗中“蘼芜绿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凋零的秋天
B. 生机盎然的春天
C. 冰冷的冬天
D. 炎热的夏天
“兰若晓钟乡梦断”中,晓钟象征着什么?
A. 梦境的破碎
B. 旅途的开始
C. 离别的欢愉
D. 快乐的回忆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C. 乡愁与思念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对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于友人的送别之情,但王勃的诗更趋向于对未来的展望,而陈玄胤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离别时刻的感伤与怀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风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