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42
《辞灵康庙留题》
作者:刘坦之
木落天高庙妥灵,
去来潮汐绕山青。
年登民俗饶怡乐,
海近蛟虯入杳冥。
万里一身头既白,
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门更合烧沈炷,
青草连云接洞庭。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庙宇在高天之下显得安妥而宁静,潮水环绕着青山。岁月流逝,民俗依然丰盛而愉悦,海边的蛟龙似乎潜入了深渊。远行千里,岁月已使我的头发变白,酒樽里三次敬酒,思念的德行依旧芬芳。出门时更需点燃香火,青草连绵与云雾相接,通向洞庭湖。
刘坦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经历南渡,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此诗写于秋日,诗人游历灵康庙,感受到秋意和庙宇的宁静,借此抒发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德行的追求。
《辞灵康庙留题》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人生和岁月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木落天高”引入秋天的意境,树木的凋零和天空的高远,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潮汐环绕青山的景象,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年登民俗饶怡乐”一句,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仍然热爱生活、享受民俗文化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向往。随后的“海近蛟虯入杳冥”则引入了神话元素,暗示着生命的深奥与不可知,带有一种神秘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我反思,感慨“万里一身头既白”,表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感慨。酒樽三奠,既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也是对德行的赞美。最后两句“出门更合烧沈炷,青草连云接洞庭”,则回归自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和谐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德行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自然和德行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潮汐”是指什么?
诗人通过“万里一身头既白”表达了什么?
“青草连云接洞庭”中的“青草”象征什么?
此文为《辞灵康庙留题》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