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4:03
作者: 李白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中山的年轻女子,因其美丽而受到珍视。
虽然她的美丽不如延年那位女子,但也是当时绝世的美人。
桃花和李花从深井中盛开,花儿的艳丽让春天为之惊艳。
高贵与卑贱的命运,难道真是由自己所能决定的呢?
芙蓉花在秋霜中渐渐凋零,团扇也因尘埃而感到羞愧。
戚姬剃发进入舂米市,千古以来人们都为她的悲苦而感到惋惜。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人生哲理和豪情壮志,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白流浪江湖时期,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与对社会不公的感叹。他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展现了命运的无常与悲哀。
《中山孺子妾歌》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描绘了美丽女子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命运困境。诗开篇即点明主旨,通过对中山女子的歌颂,引出其美丽之珍贵,虽然她的美丽不及延年妹,但却也足以令世人侧目。李白在此以“桃李出深井”比喻女子的盛开,所展现的春光美景不仅仅是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女子命运的映照。
诗中提到“一贵复一贱”,探讨了社会地位的对立,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李白通过对比,揭示了无论外表多么美丽,命运的安排往往不可逆转。其后“芙蓉老秋霜”的意象,加深了对美丽凋零的悲伤,体现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易逝的哲思。最后,提到戚姬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悲情,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哀悼。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白对美、命运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描绘中山的女子因其美丽而受到珍视。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虽然未必如延年之妹那般美丽,但在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美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以桃李盛开比喻女子的美丽,惊艳了春天。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表达了高贵与卑贱的命运并非由个人所能决定。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芙蓉花在秋霜中凋零,团扇因尘埃而感到羞愧,象征美丽与衰败。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提及戚姬的悲惨遭遇,表达对历史悲剧的共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同时揭示了她们在社会中遭遇的不公与命运的无常,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李白对美与悲剧的独特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中山孺子妾为何被称为“特以色见珍”?
诗中提到的“桃李出深井”象征什么?
“芙蓉老秋霜”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