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3:00
原文展示:
送夔门丁帅赴召 其二 崔与之 〔宋代〕 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 去帆瓜蔓水,遗爱竹枝歌。 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 倚风穷望眼,碧色渺平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朝堂上正热烈讨论,功名事业正迅速上升。离别的船只驶过曲折的水路,留下的爱意如同竹枝歌般悠扬。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晨星般稀少,孤独的忧愁在暮雨中增多。倚着风尽力远望,碧绿的景色在平坦的莎草地上显得遥远而模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送别一位名叫丁帅的朋友赴京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前程的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丁帅即将离开夔门(今重庆奉节)赴京任职时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程的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中“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展现了朋友即将面临的政治生涯和事业上的期待,而“去帆瓜蔓水,遗爱竹枝歌”则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留下的美好记忆。后两句“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和“倚风穷望眼,碧色渺平莎”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忧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朋友前程的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瓜蔓水”比喻什么? A. 水路曲折 B. 水路平坦 C. 水路宽广 D. 水路狭窄
诗中“竹枝歌”比喻什么? A. 留下的美好记忆 B. 离别的痛苦 C. 未来的希望 D. 过去的遗憾
诗中“晨星少”比喻什么? A. 志同道合的朋友稀少 B. 夜晚的星星稀少 C. 时间的流逝 D. 空间的广阔
诗中“暮雨多”比喻什么? A. 忧愁的增多 B. 雨水的增多 C. 时间的流逝 D. 空间的广阔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与该诗词主题或风格相近的其他诗作,如杜甫的《送友人》、王维的《送别》等。
诗词对比: 展示同一题材或不同诗人的作品对比,如与杜甫的《送友人》对比,分析两者在表达离别情感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崔与之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