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9:12
夜出偏门还三山
陆游 〔宋代〕
月行南斗边,人归西郊路。
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
渔歌起远汀,鬼火出破墓,
凄清醒醉魂,荒怪入诗句。
到家夜已半,伫立叩蓬户。
樨子犹读书,一笑慰迟暮。
月亮在南斗星旁移动,人们归途走向西边的乡村小路。
微风拂过,吹动着我的葛衣,草地上的露水湿透了我的鞋子。
远处传来渔民的歌声,鬼火在坟墓旁闪烁,
凄清的景象使我醉意朦胧,荒诞的事物也涌入我的诗句。
回到家时夜色已深,我伫立在门前轻轻叩打蓬门。
樨花的香气中,我仍在读书,微笑着安慰自己晚年的时光。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失意与战乱,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夜出偏门还三山》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宋朝国势衰微之际,他常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夜晚归家的宁静与安慰,虽有对逝去青春的感慨,却也流露出对书籍与知识的热爱。
《夜出偏门还三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月行南斗边”描绘了夜空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幽远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陆游通过“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等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动的场景,仿佛能感受到那微风拂面、露水浸鞋的真实体验。
接下来的“渔歌起远汀,鬼火出破墓”一句,则将夜的氛围推向了更为神秘和凄清的境地。渔歌的悠扬与鬼火的闪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命与死亡、欢乐与凄凉的对立,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陆游在此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景色,更是在反思人生,表达对自己醉魂的清醒。
结尾的“到家夜已半,伫立叩蓬户”展现了一种归属感,虽然夜已深,回家的路是如此宁静。樨子的香气伴随着他继续阅读,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给予他的安慰与支持。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合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了哲理性与艺术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夜晚的归途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晚年生活的哲学思考,传达了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的“鬼火”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神秘与死亡
C) 欢乐的歌声
D) 清新的风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回家路上的孤独
B) 读书的乐趣
C) 对未来的期待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的诗歌风格有明显的区别。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充满豪放与洒脱,而陆游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哲理的思考。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人生的豪情壮志,而陆游的《夜出偏门还三山》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自然的细腻感受。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这首《夜出偏门还三山》,以及其在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