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2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24:20
作者: 谢觐虞 〔近代〕
一雨长宵骤,念故山应报,梅钿狼籍。
笼袖吴棉,怎凄阴不禁,柳芽抽碧。
帘放新烟入,愁又在清明寒食。
守屏山盼尽平芜,可有钿车相识。
海市嬉春如织。对浅画楼台,倦妆林樾。
未到花飞,任艳尘溅麝,画罗斗靥。
弦管催啼鴂,天自把年芳轻掷。
只寂寥瘦沈腰,争教护惜。
一场大雨后,漫漫长夜匆匆而过,我想念故乡,心中感叹梅花的零落。
手袖笼着吴地的棉衣,怎能不因这阴沉的天气而感到凄凉,柳芽正抽出新绿。
窗帘放下,新烟袅袅飘入,心中愁绪却在清明寒食之际再度袭来。
守着屏山,盼望着平坦的田野,是否能再遇见那辆钿车的身影?
海市蜃楼般春景如织,面对浅色的楼台,妆容早已疲倦,林间的阴影也显得萧条。
花儿尚未飞落,任凭艳丽的尘埃溅起香气,画上的罗裙也显得娇嫩。
乐声催促着黄鹂鸣啼,天也似乎将芳华轻易抛掷。
唯有孤寂和纤细的腰身,如何才能珍惜这时光的流逝呢?
作者介绍: 谢觐虞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力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雨后之际,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交织,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后的景象,雨的骤然来袭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开篇“一雨长宵骤”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感伤的氛围,接着细腻的意象如“梅钿狼籍”、“柳芽抽碧”使得春天的生机与失落感交错。而“清明寒食”则将个人情感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增加了诗的厚度与历史感。
整首诗在对春天的描绘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如“弦管催啼鴂”,更是将春的气息与生命的短暂感相对立,形成一种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此外,诗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和画面感,使得作品更加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思乡
B. 欢庆
C. 旅行
答案: A
“清明寒食”指的是什么?
A. 节日
B. 食物
C. 地点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钿车”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旅行
C. 车马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谢觐虞的《曲游春 雨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淡淡的哀愁,而杜甫则是在国家动乱背景下的忧国忧民,情感更加沉重和激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侧重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