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3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2:23
曲游春 花朝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
回首夭桃露井。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春天的美好无限,正如那春天的罗绸被轻轻裁剪,水面像明镜般平滑。
满眼的红花,想起那淡淡烟雾与斜阳,正是江南的美丽景色。
在红板桥的西边小路上,绿杨枝条拖曳着小路。
更让我怜惜这逐渐变化的风光,巧妙地与吴娘花争艳。
不禁回首那夭桃的露井,想起那时偎依的檀板与银罂。
此时正值花朝,恰似那婵娟般的姿态,玲珑的情感。
自从在内堂分手,长久以来就如醉如病。
可惜如今憔悴成兰,家中一片凄凉。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约1680),清代诗人,字梦符,号兰皋,晚号白云山人。他以词风清丽见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常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曲游春 花朝》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替之时,诗人借春天的美好表达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曲游春 花朝》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便以“秾春无限好”引入,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接着,诗人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水面如镜、红花满眼,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日氛围。此后,诗中通过对红板桥和绿杨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感知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回忆起美好的往昔,提及“夭桃露井”和“檀板银罂”,这不仅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失去的感伤。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人在花朝”自喻,带有一种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暗示着人生的苦乐交织。最后以“可惜憔悴兰成”,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哀伤,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过往的怀念,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芳”是指什么?
“人在花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檀板银罂”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