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望江南》

时间: 2025-04-26 20:24:12

诗句

儿时喜,寒食踏青时。

嘶马香尘过柳陌,流觞佳会傍桃溪。

学赋冶春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2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儿时喜,寒食踏青时。
嘶马香尘过柳陌,
流觞佳会傍桃溪。
学赋冶春诗。

白话文翻译

儿时的快乐,是在寒食节踏青的时光。
马嘶声伴着香气,穿过柳树旁的小路,
在桃溪旁的美好聚会上,
我学习作诗,吟咏春天的美景。

注释

  •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
  • 踏青:指春天外出游玩的活动。
  • 嘶马:马发出的声音,表现场景的生动与活力。
  • 香尘:因马蹄踏过所扬起的香气和尘土,表现出春日的气息。
  • 流觞:流动的酒杯,指在宴会上饮酒作乐。
  • 冶春诗:指描写春天的诗歌,表达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孙桐,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望江南》创作于春天,诗人回忆起儿时的快乐时光,描绘了寒食踏青的场景,表现出对青春和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江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满是生机的田园中。诗的开头“儿时喜,寒食踏青时”,通过对比童年的快乐与现实的平淡,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接着,诗人通过“嘶马香尘过柳陌”,生动地描绘了骑马游玩的场景,柳树的柔美与马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春日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的“流觞佳会傍桃溪”,不仅描绘了桃溪边的聚会场景,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学赋冶春诗”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以轻快的语调、鲜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青春与诗歌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儿时喜,寒食踏青时:表达了儿时对寒食节的欢乐与期待。
  2. 嘶马香尘过柳陌:描绘了骑马时扬起的尘土与香气,生动而形象。
  3. 流觞佳会傍桃溪:展现了在桃溪旁的美好聚会,营造了欢快的气氛。
  4. 学赋冶春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吟咏与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香尘”来形象地表现春天的气息。
  • 对仗:如“儿时喜,寒食踏青时”,展现了对称与和谐的美感。
  • 拟人:马的嘶鸣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使场景更具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场景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自然与诗歌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怀旧与向往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传统文化与节日的欢愉。
  • 柳陌:代表春天的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桃溪:象征着桃花的美丽与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望江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夏孙桐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哪一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3. “嘶马香尘过柳陌”中,“嘶马”指的是? A. 鸟鸣
    B. 马的声音
    C. 风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夏孙桐的《望江南》更加细腻温柔,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而李白则更注重抒发豪放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色。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石帆玉笥石旗诸山 己巳元日 明日观孤寂诗不觉大笑作长句自解 灯下晚餐示子遹 立秋後四日雨 离成都後却寄公寿子友德称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其六 读书 舟中作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惕朝乾 舌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从容有常 埃壒 长于 毚檀 奔竞之士 严刑峻制 糹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龍字旁的字 包含维的词语有哪些 招贴 懊悔 三头两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