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8:45
偶随舶棹上淮州,
忽见霜凝尚此留。
屡指云天谈故国,
几从烟水理归舟。
自知客子惊残岁,
赖有斯人破旅愁。
他日西窗剪银烛,
巴山却话梦中游。
偶然随船漂泊到淮州,
突然看到霜冻凝结在这里。
屡次指着天上的云朵谈论故乡,
几次从烟水中整理回家的船只。
自知是客的我惊讶岁月已逝,
幸有这位朋友来解我旅途的愁苦。
日后在西窗下剪下银色的蜡烛,
在巴山中再谈起梦中的游历。
“巴山”指的是巴蜀地区,常用来象征故乡或怀念的地方。在古代文人中,谈论故国情怀是常见的主题,这首诗正体现了游子对故国深切的怀念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曾协是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外游历时,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希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乡的情感状态。开篇的“偶随舶棹上淮州”,一方面展示了游子的漂泊生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霜凝尚此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秋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屡指云天谈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仿佛在与友人共叙旧事,借此抒发心中的思乡之苦。而“自知客子惊残岁,赖有斯人破旅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游子意识到岁月流逝的无情,但有知己相伴,旅途的愁苦得以缓解。
最后两句“他日西窗剪银烛,巴山却话梦中游”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似乎预示着游子在某个未来的时刻,会与友人再聚,共同回忆往昔,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透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屡指云天谈故国”中的“屡”是什么意思?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西窗剪银烛”是什么意思?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本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侧重于送别的情感,而曾协则更多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