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

《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

时间: 2025-05-07 17:35:27

诗句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35:27

原文展示:

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 汤显祖 〔明代〕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白话文翻译:

偶然来到东浙担任官职,感觉自己就像在南都时的旧礼郎一样。 花月总是伴随着琴声,草书则与印章一起收藏在箱子里。 村里的歌声伴随着清晨的阳光,茶刚刚泡好,社鼓声中春风吹拂,麦子开始品尝。 在山中度过悠长的日子真是美好,衙院里静悄悄的,隐约能闻到焚香的气息。

注释:

  • 东浙:指浙江东部地区。
  • 铜章:古代官员的印章,这里指担任官职。
  • 南都:指南京,汤显祖曾在南京任职。
  • 礼郎:古代官名,负责礼仪事务。
  • 花月:指美好的时光。
  • 草书:中国书法的一种风格。
  • 社鼓:古代农村祭祀时敲的鼓。
  • 大是:非常,十分。
  • 萧萧:形容风声或寂静。
  • 衙院:官府的院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汤显祖在浙江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的不同,展现了诗人对后者的偏爱。诗中“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而“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则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前文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诗人偶然来到浙江担任官职,感觉自己就像在南京时的旧礼郎一样,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2.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美好的时光总是伴随着琴声,草书则与印章一起收藏在箱子里,表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
  3.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村里的歌声伴随着清晨的阳光,茶刚刚泡好,社鼓声中春风吹拂,麦子开始品尝,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4.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在山中度过悠长的日子真是美好,衙院里静悄悄的,隐约能闻到焚香的气息,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后者的偏爱。
  • 拟人:“花月总随琴在席”中的“总随”赋予了花月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 花月:美好的时光。
  • 琴: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的象征。
  • 草书:诗人的书法艺术。
  • 村歌、社鼓:田园生活的象征。
  • 山中:宁静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月总随琴在席”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C. 对文化修养的自豪 答案:B

  2. “大是山中好长日”一句中的“大是”是什么意思? A. 非常 B. 不是 C. 有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代表作,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汤显祖的诗更多了一份淡泊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蓦山溪·金柔火老 临江仙·知有阆风花解语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江神子·阑干掐遍等新红 西江月 鹧鸪天 江神子 浣溪沙 蓦山溪(次韵徐明叔) 留春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得失参半 三点水的字 漆室 书带草 棒打不回头 鹤开头的成语 因事制宜 鹿字旁的字 草标儿 豸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包含杓的词语有哪些 动中窾要 首字旁的字 绝人事 强买强卖 事非经过不知难 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