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达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

《达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

时间: 2025-05-06 01:57:19

诗句

世外人应见面难,一灯高兴石门残。

生波入槛浮春浅,细雨横舟湿夜寒。

彼岸似闻风铎语,此心如傍月轮安。

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19

原文展示:

达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 汤显祖 〔明代〕 世外人应见面难,一灯高兴石门残。 生波入槛浮春浅,细雨横舟湿夜寒。 彼岸似闻风铎语,此心如傍月轮安。 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白话文翻译:

在世外之人相见本就困难,石门残破中一盏灯带来喜悦。 轻波涌入门槛,春意浅浅,细雨斜斜地打湿了夜舟。 彼岸似乎传来风铃的声音,我的心依傍着月亮感到安宁。 不知天上的婆娑影子,是否偏爱照耀着渡过恒河的官员。

注释:

  • 世外人:指超脱世俗的人,这里可能指隐士或高僧。
  • 见面难:指与这样的人相见不易。
  • 一灯高兴:指一盏灯带来光明和喜悦。
  • 石门残:石门破败,形容环境的荒凉。
  • 生波入槛:波澜轻轻地涌入门槛。
  • 浮春浅:春天的气息淡淡地浮现。
  • 细雨横舟:细雨斜斜地打在船上。
  • 湿夜寒:夜晚的寒气因雨而更加湿冷。
  • 彼岸:佛教中指解脱的境界,这里可能指远处的岸边。
  • 风铎语:风铃的声音。
  • 此心如傍月轮安:心境如月亮般宁静。
  • 婆娑影:指月亮的影子。
  • 偏照恒河渡宰官:特别照耀着渡过恒河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作品多表现人情世态,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汤显祖在舟中与友人共赏月色时所作,表达了对世外高人的向往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舟中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外高人的向往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诗中“世外人应见面难”一句,既表达了与世外高人相见的困难,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一灯高兴石门残”则通过环境的荒凉与一盏灯的喜悦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后两句通过对月色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与喜悦的情感,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员的讽刺,暗示他们虽身处高位,却未必能享受到真正的宁静与喜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表达了与世外高人相见的困难,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第二句:通过环境的荒凉与一盏灯的喜悦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 第三句:描绘了轻波涌入门槛,春天的气息淡淡地浮现,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四句:细雨斜斜地打在船上,夜晚的寒气因雨而更加湿冷,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第五句:彼岸似乎传来风铃的声音,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 第六句:心境如月亮般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 第七句:不知天上的婆娑影子,是否偏爱照耀着渡过恒河的官员,隐含了对官员的讽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环境的荒凉与一盏灯的喜悦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表达了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 象征:月亮象征着宁静与喜悦,风铃的声音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世外高人的向往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员的讽刺,暗示他们虽身处高位,却未必能享受到真正的宁静与喜悦。

意象分析:

  • 世外人: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高人。
  • 一灯高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 石门残:象征着环境的荒凉。
  • 生波入槛:象征着春天的气息淡淡地浮现。
  • 细雨横舟:象征着夜晚的寒气因雨而更加湿冷。
  • 彼岸风铎语: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意境。
  • 月轮:象征着宁静与喜悦。
  • 婆娑影:象征着月亮的影子。
  • 恒河渡宰官:象征着官员的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世外人应见面难”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外高人的向往 B. 对官员的讽刺 C. 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答案:A

  2. 诗中“一灯高兴石门残”一句通过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A. 对比 B. 拟人 C. 象征 答案:A

  3. 诗中“彼岸似闻风铎语”一句中的“彼岸”象征着什么? A. 超脱世俗的意境 B. 春天的气息 C. 夜晚的寒气 答案:A

  4. 诗中“此心如傍月轮安”一句中的“月轮”象征着什么? A. 宁静与喜悦 B. 环境的荒凉 C. 官员的身份 答案:A

  5. 诗中“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一句隐含了对谁的讽刺? A. 世外高人 B. 官员 C. 诗人自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汤显祖《达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两首诗都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心境的追求,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汤显祖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外高人的向往和对官员的讽刺。

参考资料:

  • 《汤显祖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直中书省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马周诗) 江楼 南中咏雁诗 饮马长城窟 长安有狭邪行 从军行二首 其二 从军行二首 其一 九怀 其五 尊嘉 九怀 其四 昭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拦子马 犹然 时贵 能伸能屈 毋庸置议 耳后风生 胆丧魂消 骑鹤上扬 支字旁的字 紫闱 建之底的字 惵息 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包含嗫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