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41
老乌棲棲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
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
吁嗟老乌不自省,墙头屋上纷成群。
吴中贵游重鹦鹉,千金远致能言语。
花底红绦郑袖擎,盘中碧果秦宫取。
天生灵物得人怜,过者须来鹦鹉边。
老乌事事无足录,人间犹传夜啼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老乌鸦在清晨的情景。它在树枝上啄食楮桃,然而果实已经空了,树叶也枯萎了。老乌鸦却仍在啄食干枯的枝条,寻找虫子和蚂蚁。老乌鸦的生活如此贫乏,甚至在未鸣叫之前就被邻居指责。它叹息却不自省,墙头和屋顶上聚集了许多同类。相比之下,吴地的贵族们却重视鹦鹉,花费千金从远方引进能说话的鹦鹉。花下红绦的郑袖在举着,盘中的碧果是秦宫所取。生灵天生就能引起人们的怜爱,路过的人都愿意停下来欣赏鹦鹉。而老乌鸦的事迹无人记载,但人间却仍流传着它的夜啼之曲。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诗人。以词著称,兼擅诗文,文风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感怀,诗中通过描写乌鸦的生活,反映了人世间的无奈与苦楚。
《鸟夜啼》通过描写老乌鸦的生活境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无奈。诗中老乌鸦处于贫困、孤独的状态,象征着那些被时代遗忘的人。乌鸦啄食空果、枯枝,说明它的生活困顿,尽管它努力寻找食物,却依然无法改变自身的境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鹦鹉,它们因为能言善道而受到富贵人家的宠爱,表现出人们对智慧和灵巧的珍视。这种对比不仅突显出老乌鸦的无奈,也揭示了社会对不同生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偏差。诗中通过“天生灵物得人怜”,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注和对灵性的渴望,但又因现实的无情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兼具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朴素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姜夔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弱者的同情,揭示了社会对不同生物的偏见和无情,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乌鸦啄食的是什么果实?
诗中提到的鹦鹉象征什么?
诗中的“邻公嗔”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